首頁 > 基金 > 正文

「天眼問政」豬肉降價了,粉面價堅挺

2023-08-04 09:56:48來源:天眼新聞  

近日,有貴陽市民向“天眼問政”欄目反映,“幾年前,豬肉價格上漲,貴陽豬肉類粉面每碗價格從9元漲到12元。隨著豬肉價格持續回落,涉及豬肉類的粉面并沒有降價,有的餐飲店還漲了1元。”

市民疑惑,粉面價格究竟是如何定價的?“只漲不降”的情況是否合理?


(資料圖片)

為了解目前真實的市場現狀,連日來,記者走訪了貴陽市部分農貿市場、連鎖超市及粉面店,探尋背后的緣由。

貴陽市街頭的粉面店,就餐者很多。

市場行情——

豬肉價有回落 粉面價仍堅挺

豬腳32元/公斤、龍骨20元/公斤、小排40元/公斤、肥腸50元/公斤……記者在貴陽多家農貿市場看到,豬肉各部位價格基本在每公斤50元以下。價格確實較此前有明顯回落。

制作粉面的其他配料,腸旺面面條10元/公斤、豆花面面條6元/公斤、米粉10元/公斤、辣椒20元/公斤。

各連鎖超市除了個別標識有“土豬肉”“黑毛豬”“精品豬肉”等標簽的肉類價格較貴,一般的豬肉價格普遍親民,其中,肥瘦肉餡14元/公斤,精瘦肉餡24元/公斤,五花肉16元/公斤。辣椒、面條、米粉等制作粉面的配料價格與農貿市場大致相同。

了解到食材的價格,記者對貴陽市多個區域的餐飲門店進行了實地走訪。

豆花粉面12元/碗、腸旺粉面13元/碗、大排粉面16元/碗……顯然,盡管肉價回落,但粉面的價格依舊堅挺。

“在售豬肉都是從正規屠宰場出來的,現在進價便宜多了,我們的銷售量也更好了。”在貴陽市某農貿市場經營豬肉生意10余年的攤販朱女士告訴記者,她主要做餐飲供應,都是老客戶來拿貨,如果進貨量大,價格比市場零售價還要便宜一些。

業內人士——

豬肉價格非關鍵

人工、租金占大頭

豬肉供應商擺明了態度,經營豬肉類餐飲業者也有話想說。

“雖然原材料價格回落了,但人工費越來越高、租金持續上漲,不漲價就不錯了。”長期經營粉面生意的劉女士直言。

記者不禁問道:相關成本是怎么計算的?豬肉價格回落是否會調整粉面價格?粉面分量是否增加?

“相關成本主要包含人工費用、店面租金、原材料費用等,其中‘占大頭’的是店面租金和人工費用。”劉女士說,因為現在的人工費偏高,“我家的粉面店就沒有雇傭店員,店里所有的事都是我和丈夫負責,每月利潤能達到1.4—1.5萬元。”

至于目前市面上粉面店“只漲不降”的普遍現象,劉女士認為,即便豬肉價格回落,但是餐飲店的支出成本在增加,每家餐飲店只能根據各自的收支平衡調整價格。“目前也不可能漲了,畢竟都是做熟客生意,漲價必然會流失部分顧客。”

她進一步解釋,盡管粉面價格調整是在明碼標價基礎上的市場合法行為,但粉面定價不光是市場調研后的研判,還得需結合自身實際,不能以偏概全。

劉女士表示,每碗粉面的分量也不會明顯增加,因為這是長期市場經營的選擇,每個消費者的喜好評價各有不同,貿然增加分量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爭議。

部門回復——

價格市場調節

哄抬物價可舉報

消費者對于價格又是怎樣的感受呢?

“目前貴陽的早餐價格確實高,一碗肉末粉面動輒10元以上,如果加肉、加雞蛋,一碗下來基本要20元了。”貴陽市民毛先生說。

毛先生的看法,市民張女士也表示認同:“好久沒吃大排粉,就餐時看價格嚇了一跳,單碗要16元。早中餐僅僅吃碗粉面,一天下來也要花費30多元,確實有些高。”

而后,針對豬肉價格持續回落,但貴陽市豬肉類粉面價格“只漲不降”的情況,“天眼問政”欄目采訪了貴陽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貴陽市發改委表示,根據《貴州省定價目錄》的規定,粉、面不屬于政府定價商品,實行市場調節價。該委根據工作職責,對貴陽市主要農貿市場和超市的糧、油、肉、蛋、禽、菜等重要民生商品零售價格進行監測和信息發布,市民可通過貴陽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和貴陽市發改委官網進行查詢。

貴陽市發改委提醒,如市民發現粉、面等商品出現未明碼標價、哄抬價格等行為,可向貴陽市市場監管局舉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龍 王穎

黔西:部分粉面館漲一元,未發現串通抬價

日前,有網民向“天眼問政”欄目反映,在黔西市文化路一羊肉粉店就餐時發現,店內粉面價格相較幾月前均上漲一元。

網民質疑:為何要漲價?

黔西市洪福路某牛肉粉店小碗標價11元。

對此,記者走訪文化路周邊多家羊(牛)肉粉面館發現,確實有部分商家在此前“大碗11元、小碗10元”的定價基礎上,上漲了一元。

一家漲價的店鋪負責人解釋道,因其粉面與別家不同,經營所需成本較高,所以漲價;一家未漲價的商家則表示,想把品質做好,吸引人氣,以后再根據經營情況進行價格調整。

記者在黔西市其他區域隨機走訪了8家牛(羊)肉粉面館,發現各自定價不一。8家粉面館里,大碗12元、小碗11元的商家有4家;大碗11元、小碗10元的商家有4家,生(熟)牛(羊)肉的價格也各不相同。

對于粉面漲價,食客們的反應也各不相同。“發現貴了之后就沒再去吃了。”“很多家早就是(小碗)11元了,雖然貴點但人家做得好吃,也會去。”“價格便宜點當然更好。”……

針對群眾關切,記者咨詢了黔西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這一情況在今年春節后已接到群眾反映。“當時,有群眾在短視頻平臺曝光部分商家漲價情況。我們第一時間組織工作組進行明察暗訪,開展民生領域商品價格專項整治,對全市早餐店進行摸排,了解商家是否明碼標價、是否存在價格違法行為。經過走訪調查,早餐店漲價原因主要系店鋪房租增加、原料價格波動和人工成本變化等因素。”

據了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三條規定:國家實行并逐步完善宏觀經濟調控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價格的制定應當符合價值規律,大多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極少數商品和服務價格實行政府指導價或者政府定價。其中市場調節價指由經營者自主制定,通過市場競爭形成的價格。

“此次專項整治,在漲價的商家中,未發現相互串通抬價的情況,屬于商家根據經營情況自主定價,符合市場規律。”黔西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說道。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翟培聲

幫幫哥說

斤斤計較背后,群眾希望吃上價廉物美的早餐

“肉價都回落那么久,粉面價格沒有降,就有點說不過去了。”連日來,“天眼問政”欄目接連收到貴陽、黔西等地群眾反映,粉面早餐價怎么就不能像潮汐一般有起有落。

這事兒,“天眼問政”記者前往調查,發現不是一兩個群眾想“說道”,是好些人的心聲,大伙的觀點很樸實,當初店家說豬肉、牛肉價格貴,得把肉末粉、牛肉粉的價格提一提。現在肉價回落,沒見把粉面價格“放一放”。

記者采訪了貴陽、黔西的粉面館,就漲價這事,店老板表態,肉價并非關鍵因素,是人工費、租金費占了“大頭”。根據《貴州省定價目錄》的規定,粉、面不屬于政府定價商品,實行市場調節價。

把話說“開”了,群眾是理解的,大伙提了一個建議,漲價可以,得把分量加足,吃得飽飽的,人才有精神。

幫幫哥也是觀察了貴州早餐市場很久,品類繁多,的確好吃,一天吃一種,可連帶半個月不重樣的,而關心一碗粉漲價一元的,也是這幫喜歡在外“過早”的食客。一塊錢不多,細究“斤斤計較”背后,是市民希望能吃上物美價廉的早餐。

幫幫哥認為,消費者是有自主選擇余地的,因為經營成本上升商家漲價屬于市場經濟,那一切也應該交由市場調節,時間會賦予答案。(涂涌/文)

編輯 韋一茜

二審 涂涌 吳一凡

三審 龐博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