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投資 > 正文

河南與湖北的區劃調整,湖北省200多個村莊,為何劃給了河南省?

2023-08-24 15:58:16來源:萬里繁華  

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我國各省之間區劃變遷和經濟發展的故事,例如山東省與江蘇省、四川省與貴州省之間的區劃變遷。今天,我們聊聊河南省與湖北省之間的區劃變遷。在歷史長河中,湖北省的200多個村莊,劃入了河南省管理。隨后一段時間內,河南省的幾十個村莊,劃入了湖北省管理。那么,為何會出現這樣的區劃調整呢?

湖北省是我國中部六省之一,位于長江中游,西連巴蜀,東接皖蘇,地理位置非常好,有九省通衢的美譽。按照2020年的統計數據,湖北省總人口5770多萬人。在我國各個省份中,5000萬以上人口的省份,并不是很多。2022年,湖北省的GDP總量達到了5.37萬億,這是非常不錯的發展水平。


(資料圖片)

早在明清時期,就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每逢其他區域出現饑荒,朝廷都會考慮從湖廣各地調運糧食。例如在影視劇《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中,都出現了從湖廣調運糧食的劇情。

2022年,湖北省糧食產量2741.15萬噸,油料產量374.19萬噸,園林水果產量773.00萬噸,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407.93萬噸。豬牛羊禽肉產量440.59萬噸,禽蛋產量207.96萬噸,生豬存欄2550.92萬頭,生豬出欄4286.15萬頭,水產品產量500.42萬噸。

目前,湖北省下轄了12個地級市(包括1個副省級城市)、1個自治州,合計有13個地級區劃。分別是:武漢市、黃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陽市、鄂州市、荊門市、孝感市、荊州市、黃岡市、咸寧市、隨州市、恩施自治州。其中,武漢市屬于全國15個副省級城市之一。此外,湖北省還有3個省轄市,情況比較特殊,分別是:天門市、仙桃市、潛江市。

河南省南部的南陽、信陽等地,地形相對比較復雜,與湖北省的襄陽等地,連成了一片,屬于南陽盆地、桐柏山、伏牛山一系。在我國古代歷史上,一旦出現南北對峙的格局。對于南方政權來說,依靠南陽、信陽、襄陽等地的復雜地形,層層阻擊北方騎兵南下,至關重要。

例如南北朝時期的宋齊梁陳、宋金時期的南宋等等,都是類似的模式。直到抗戰時期,為了確保武漢等地的安全,信陽、南陽、襄陽等地,仍然是必須堅守的區域。在近現代歷史上,圍繞河南、湖北兩省之間的省界,兩省出現了一系列的區劃調整。其中,湖北省的200多個村莊,劃入了河南省管理。河南省的幾十個村莊,劃入了湖北省管理。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唐宋時期,我國一直沿用州縣兩級區劃制度。北宋統治時期,全國劃分為23個路,其實,出現了荊湖北路、荊湖南路、江南西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福建路等一系列名稱,基本上對應了湖南、湖北、江西、廣東、福建等省份。1279年,元朝逐步消滅了大金國、西夏國、大理國、南宋等政權。

元朝統一全國以后,由于疆域面積空前龐大,唐宋時期的州縣兩級區劃,對于元朝并不合適。元朝借鑒了金國行尚書臺的經驗,設立了行省制度,把全國劃分為10個行省,例如河南江北行省、嶺北行省、遼陽行省、甘肅行省等等。湖廣行省的管轄范圍很大,包括了當代的湖北大部分地區、湖南全境、廣西大部分地區、貴州部分地區、廣東部分地區。

元朝在劃分各個行省的過程中,基本上都會參考各地的河流、湖泊。例如河南江北行省的劃分,元朝把整個長江以北區域,都劃入了河南江北行省。例如襄陽等地,在元朝統治時期,隸屬于河南江北行省管理。

河南江北行省組建以后,下轄了12個路、7個直隸府、34個散州、182個縣,分別是:汴梁路、河南府路、襄陽路、蘄州路、黃州路、廬州路、安豐路、安慶路、揚州路、淮安路、中興路、峽州路,南陽府、汝寧府、歸德府、高郵府、安陸府、沔陽府、德安府。1368年,明朝建立以后,基本上沿用元朝的行省制度,并且進行了完善和調整。

明朝沿用了湖廣省的名字,不過,明朝的湖廣省和元朝時期的湖廣行省,根本不是一回事,在區劃上存在很大的變化。明朝的湖廣省大體上就是現在的湖南省、湖北省,比元朝時期的湖廣行省小了很多。在明朝統治時期,湖廣省合計下轄了16個府、2個直隸州。

我國很多省份的基本區劃框架,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形成的,例如河南省、山東省、浙江省等地。17世紀中期,清朝逐步消滅了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和南明勢力,基本上確立了自己的統治。湖廣省面積太大,存在地形復雜、水網密布,管理難度大的問題。清朝撤銷了湖廣省,組建了湖北省、湖南省。

湖北省下轄了10個府、1個直隸州、1個直隸廳,分別是:武昌府、漢陽府、安陸府、襄陽府、鄖陽府、德安府、黃州府、荊州府、宜昌府、施南府、荊門州、鶴峰廳。同時期,河南省形成了9個府、4個直隸州的區劃格局。分別是:開封府、河南府、彰德府、懷慶府、衛輝府、歸德府、南陽府、汝寧府、陳州府、許州、陜州、汝州、光州。

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復雜階段。由于軍閥混戰嚴重,對各地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但是,河南、湖北等地隸屬于不同派系的軍閥控制,很多問題非常明顯。1932年,鑒于河南、湖北兩省交界地區情況復雜、地形崎嶇、交通不便等一系列原因。

當時的政權決定以“形勢重要,距城遠,控制不便”因素,開始調整河南、湖北兩省之間的省界問題。1933年1月,河南省羅山縣的100多個鄉村、大約569.55平方公里的土地,再加上湖北省黃安縣、孝感縣、黃陂縣的部分鄉鎮,合并之后組建了禮山縣,隸屬于湖北省管理。

與此同時,湖北省黃安縣、麻城的100多個鄉村(將近200個村莊),劃入了河南省管理,再加上河南省光山縣的部分鄉鎮,合并組建了經扶縣。1947年,經扶縣更名為新縣。1952年,禮山縣更名為大悟縣。目前,新縣隸屬于河南省信陽市管理,大悟縣則隸屬于湖北省孝感市管理。

建國初期,隨著大規模戰爭的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恢復生產、發展建設的階段。在此之后,我國開始治理各地的河道、湖泊,例如治理淮河、治理黃河、治理洪澤湖等等。在河南、湖北的交界地區的幾條河流,由于年久失修,再加上天災不斷,灌溉和通航能力已經大大降低。

例如唐河、白河等好幾條河流,從南陽、襄陽等地流過,既能夠灌溉周邊農田,同時具有很大的商業運輸價值。但是,治理河道需要調配各方面的人力物力,統籌規劃各地方案。由于很多周邊村莊分別隸屬于河南省、湖北省,不利于治理各個河流。1952年,為了更好的治理河道,湖北省襄陽專區下轄的朱李灣鄉、栗胡趙鄉、于灣鄉等40多個村莊,劃入了河南省南陽專區的唐河縣管理。

目前,這些村莊仍然隸屬于南陽市管理。現階段,為了重現唐白河通航,河南省和湖北省都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湖北、河南兩省的經濟、文化、人員交流越來越密切,唐白河、唐河航道作為兩省水運的重要通道,其地位也越發重要。唐白河項目建成之后,唐白河、唐河可通行千噸級船舶,形成一條貫通鄂豫兩省的黃金水道。

關于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