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究 > 正文

留住鄉村記憶 鑄魂鄉村振興

2023-08-18 15:12:01來源:中國檔案報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口述村史采集,是鄉村民俗和革命歷史等民間集體記憶的鮮活記錄,是鄉村檔案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筆者先后對江蘇省泗陽縣來安街道來安村、愛園鎮條河村進行口述歷史采集,共訪問村民169人,錄制視頻503條,訪問時長100多個小時。其中,在條河村口述歷史采集工作中,更加注重探索采集歷史的開發利用,推動地方建設紅色文化項目,實現檔案工作助推鄉村振興的美好愿景。


(相關資料圖)

在村史采集過程中,筆者深刻感受到,作為一種記錄歷史的方式,口述歷史是留住鄉愁、為鄉村振興塑形鑄魂的有效途徑,具有強烈的歷史縱深感,讓我們更加體會到歷史的豐富性和時代的偉大變化。作為一名檔案工作者,能夠記錄其中點滴是一份無上榮光。

嘗試來安

2017年,根據開展“百村萬戶”口述歷史采集工作的有關要求,筆者充分發揮泗陽縣檔案館編研科室在檔案開發利用中的前沿陣地作用,沉下心來走進鄉村、深入群眾,認真開展口述實錄工作。

第一站,我們選擇來安村進行口述歷史采集。對該村的口述歷史采集非常順利,后續音轉文總字數達80萬字。經過細心打磨、核校分類,我們編輯出版《那些年我們曾一起走過——來安村口述歷史記錄》一書,計25萬字,口述歷史采集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該書記錄了采集到的地方方言、民風民俗、民間傳說,同時突出了鄉村“能人”,如苦學技能積極創業的群體、朝氣蓬勃勇于擔當的青年一代等。依托口述歷史采集成果,縣檔案館聯合宿遷市電視臺制作《此心安處是吾鄉》專題片,獲得了良好的宣傳效果。

紅色條河

鄉村口述歷史采集在來安村的嘗試探索,獲得了滿意的成效,激發了筆者持續開展此項工作的熱情。下一個口述歷史采集點,筆者計劃尋找一個富有特色、與來安村特點不同的鄉村。經過摸點調查,我和同事把目光投射到泗陽縣北大門——愛園鎮條河村。

條河村是一個因擁有紅色歷史而成為泗沭聞名、縣志有宗的革命老區之典范。它曾是新四軍獨立旅旅部駐地,附近的松張口則是泗沭縣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淮海區行署和淮海軍分區也曾在此組織革命活動。其間,獨立旅參加大小戰斗60余次,斃、傷、俘敵偽4000余人,使淮海根據地與皖東北、鹽阜、山東根據地連成一片,勝利完成了上級交給的各項任務。

采集珍史

條河村留下了許多獨立旅的戰斗故事,以及指戰員與當地人民群眾魚水情深的美好記憶。紅色情懷早已流淌在條河的土地上,沉淀在幾代條河人的心里。豐厚的紅色資源,更加堅定了我們開展條河村口述歷史采集的信心。

在愛園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我們采用集中訪談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多次在條河村召開動員會、座談會,推選出熟悉當年革命歷史的幾位老人。其中,村民彭長友,87歲,非常健談,給我們講述了獨立旅旅長梁興初愛打籃球的故事;張大昉,退休干部,95歲,拿出了當年獨立旅旅部政治部主任劉興元臨別條河村時贈送給他的一把軍號。

沿著條河村這一抹歷史的亮色,我們加大了對條河村歷史的采集力度。我們會同縣里部分老干部、條河村編寫村史的老同志,邀請革命后代到泗陽尋訪父輩戰斗的足跡,緬懷先烈偉業。劉興元將軍的女兒劉偉講述了姐姐劉萍被寄養在泗陽老鄉家的故事。2019年,劉萍寫信給養父母,感謝他們的養育之恩,感謝老區人民關愛革命后代的無私奉獻精神。這個軍民一家親的故事,從戰爭年代延續到和平年代,深刻演繹了軍愛民、民擁軍的魚水深情。

調研采集村史期間,我們會同宿遷市新四軍研究會找到了當年獨立旅旅長梁興初帶領3個團助攻程道口戰役勝利后收到的上級賀電,為獨立旅旅部在泗陽的革命活動增添了可信的史料。

媒體傳播

筆者認為,紅色村史的口述采集成果,需要借助各類媒體平臺,才能提升其傳播力和影響力。于是,我們積極與南通大學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合作,在該中心微信公眾號“南方有通靈”上發布鄉村口述歷史成果;制作短視頻《勝利之本》,講述條河村的烽火歲月,以融媒手段擴大宣傳覆蓋面,增強公眾的檔案意識,充分發揮檔案的作用。2022年,我們編輯出版《那些年我們曾一起走過——愛園鎮條河村口述歷史記錄》一書,全書近30萬字。條河村紅色口述歷史采集與傳播的社會效應凸顯。地方黨委政府深切感受到,口述歷史采集工作對鄉風文明建設、地方對外宣傳,以及紅色資源的保護開發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深度開發

鑒于條河村紅色故事的開發利用成果,帶來愈發凸顯的社會效應,我們在愛園鎮黨委政府的支持下,聯合宿遷市新四軍協會到條河村調研座談,取得了大量一手資料。基于這些資料,以及采集村史以來的經驗,我們向愛園鎮黨委政府提出復建新四軍獨立旅旅部的建議。

對此,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召開新四軍獨立旅旅部復建項目決策咨詢會,邀請上海同濟大學、宿遷市新四軍研究會、泗陽縣建筑設計專家參會,全面聽取與會人員的可行性建議。經過深入研究、審慎決策,復建工程正式立項,明確打造口述歷史采集紅色資源的項目,使更多群眾了解當地獨特的紅色文化,激發熱烈的鄉土情懷,增強歷史光榮感。2019年9月,愛園鎮投資600萬元復建新四軍獨立旅旅部,通過場景還原的方式重現獨立旅旅部,2021年3月正式對外開放。復建工程與百年梨園充分融合,讓生態文化與歷史文化、紅色文化、產業文化深度融合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熠熠生輝。今年5月底,獨立旅紀念園開園暨梁興初將軍銅像揭幕儀式在愛園鎮條河村舉行。

條河村成為蘇北地區將紅色資源開發與鄉村旅游、鄉村振興充分結合的典型案例。該村是我們鄉村口述歷史采集深度開發利用的一項豐碩成果,也是檔案傳承地方文化、激活“紅色發展引擎”、助力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

原載于《中國檔案報》2023年8月17日 總第4023期 第四版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