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天天熱文:龍頭企業滿產滿銷 復合集流體產業化元年來了?

2023-03-25 10:52:46來源:上海證券報  

3月23日,2023高工鋰電復合集流體產業峰會在深圳舉行

多種跡象顯示,2023年有望成為復合集流體元年。

“復合集流體‘從0到1’的過程已經非常接近‘1’了。”3月23日,2023高工鋰電復合集流體產業峰會在深圳舉行。英聯復合集流體總經理翁偉嘉在會上作出上述判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記者在現場看到,數百人的會場座無虛席,直至論壇結束時,過道仍有站立聽講的觀眾。會場外,多家展商帶來了復合銅箔、復合鋁箔實物,有的甚至在宣傳冊中夾上一片復合集流體作為“小樣”贈送,讓人感到其產業化已八九不離十。

金美新材料董事長臧世偉對上海證券報記者介紹,公司去年率先宣布量產的8微米MA(復合鋁箔)市場需求旺盛,公司正處于滿產狀態,同時正積極籌備擴產。

從應用端來看,高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長壽命是鋰電行業發展的主旋律,而復合集流體高度契合這一發展趨勢,復合集流體即將產業化成為行業共識與期待。

高工鋰電董事長張小飛博士在會上表示,目前復合集流體領域已經有超50家企業布局,作為新材料、新工藝,復合集流體被寄予厚望。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新材料從小規模到中規模再到大規模的應用過程,意味著對產業鏈企業的要求會越來越高,無論是在產能、技術成熟度,還是在資金方面,都是重大考驗。

復合集流體前景可期

復合集流體被業界視為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材料創新。

“明顯具有市場前景的復合集流體是一個‘三明治’結構,即在高分子薄膜上下兩面各加1微米的銅或者鋁。復合集流體因為高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等特性,近些年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諾德股份研究院院長丁瑜博士在峰會上介紹。

力神電池甄會娟博士在“鋰電池用箔材研發進展”主題演講中也表示,電池性能方面,復合箔材電池的能量密度明顯提升、安全性能有所改善、低溫放電性能略有改善,高溫放電性能和循環性能與普通銅箔相當。綜合電池性能、成本、加工工藝等方面來看,復合箔材有較大發展空間。

高工產研(GGII)鋰電研究所所長于德龍在會上舉例,6.5微米復合銅箔相比6微米傳統鋰電銅箔,使用的金屬成本將降低2400萬元至3000萬元/GWh,而能量密度將提升5%至10%;8微米復合鋁箔對比12微米壓延鋁箔的成本降幅在300萬元至500萬元/GWh,能量密度可提升3%至6%。同時,復合集流體還具有穿刺不起火的優點。

維科技術副總經理于紫陽博士介紹,復合集流體在3C領域主要有兩個應用場景:一是手機電池,其對于安全性要求越來越高;二是無人機等高端領域,側重鋰電池輕量化、能量密度性能。目前,復合鋁箔在3C領域已經呈現出越來越大的價值點。

一位復合集流體資深業內人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判斷,未來3年,復合集流體將同時進入動力和3C等應用領域,在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均得到大批量應用;在產業鏈上,在龍頭效應的帶動下,從上游的裝備、材料到生產端和下游的應用端,產業鏈將逐步成熟。預計到2026年,復合集流體有望實現20%至30%以上的滲透率。

在性能優勢和應用前景的驅動下,越來越多企業涌入復合集流體賽道。據高工產研統計,2022年復合集流體產業鏈企業數量已超50家,其中設備廠超過20家,復合集流體生產廠也超過20家,基材和靶材廠超過10家。當年規劃產能超70億平方米/年,相關投融資超過300億元。

量產路上還有幾個“攔路虎”

前景雖然光明,但道路也很曲折。

一位復合集流體領域的投資人對記者坦言,除了金美新材料外,他所了解的其他企業實際的量產進度沒有預期那樣快,整體技術難度確實比較高。

據悉,在復合集流體量產過程中,需要大量時間和資源投入以解決各種工藝以及產品物性問題、設備選型及改造問題,量產和應用階段的質量穩定性和持續降本問題。現在入局的公司,勢必要面對低成本、標準化、規模化生產等一系列考驗。

記者注意到,峰會中也有不少嘉賓坦誠指出了目前產業化中遇到的障礙,并呼吁全產業鏈以更加開放的方式共同解決。

耀寧新能源工藝總監陳浩在圓桌對話中表示,對于電池企業而言,應用復合集流體對現有產線沖擊較大,比如涂布、制片環節需要重新調整,后面還要新增滾焊工序,產線變動較大。對于一條成熟的產線來說,想要完全做到兼容或者改造比較困難,需要匹配材料新建產線。

領湃新能源產品開發部長范大兵表示,復合集流體產業化主要瓶頸在于成本及工藝,復合集流體降本程度只有超過增加工序的成本,電池企業才會考慮導入。如果復合集流體價格能降到3元/平方米以下,產業化推進速度會進一步加快。

有業內人士特別對記者提示,由于還在產業化早期階段,目前量產產線的搭建數量并不是最重要指標。量產產品在性能上可否上車應用,在未來成本上是否具有持續優勢才是核心要素。否則,產線上得再多,也是低質量無效投入。

2030年滲透率有望達到40%

在復合集流體產業化過程中,頭部企業的動向成為風向標。

去年11月,金美新材料已率先宣布量產8微米復合鋁箔MA,成為第一個試水產業化的復合集流體企業,其產品供應向全球電池龍頭公司。

臧世偉對上海證券報記者介紹,目前公司正處于滿產狀態,產線的單位時間產出效率上還在持續提升,預計公司將較快實現每月百萬平方米級的出貨。

在下游應用端,有一位接近寧德時代的人士表示,寧德時代對復合集流體技術寄予厚望。有意思的是,寧德時代近期對復合集流體的產業化諱莫如深。但記者發現,寧德時代最新量產的麒麟電池背后其實隱現復合集流體技術。據公開資料,麒麟電池使用了NP2.0技術(NP指無熱擴散技術)以進一步提升電池安全性。有熟悉該電池的一位投資界人士向記者指出,NP2.0技術中就用到了復合集流體。他預計,復合鋁箔未來也會被用于鈉離子電池中。而寧德時代近日明確表示鈉離子電池今年將量產。

在頭部公司推動下,產業鏈公司正加緊產業化步伐。從最新消息來看,雙星新材表示,公司的復合銅箔目前進展順利,正在加緊與客戶驗證。英聯股份表示,目前復合銅箔項目正在緊密推進,設備已在安裝調試,今年計劃投建10條復合銅箔和1條復合鋁箔生產線。寶明科技則聲稱,公司PET復合銅箔產品一期計劃2023年二季度量產。

高工產研對新型復合集流體的長期競爭力給出樂觀預測:到2030年,新型多功能復合集流體的滲透率將達到40%,出貨量約140億至180億平方米,應用領域將包括儲能、小動力、動力、數碼等電池領域。

有頭部企業的高管認為,從行業發展來看,復合集流體短期內不會淘汰誰,下游市場對集流體的需求量在不斷擴張,市場的蛋糕足夠大。但對鞏固中國新能源產業鏈在全球的領先地位而言,這一技術的突破及產業化,將具有深遠意義。

一位專注新能源領域投資的PE機構合伙人也有同感,他認為,從國家資源與技術的戰略意義上講,復合銅箔是對銅金屬這一重要資源的節約,因為未來電池在新能源各領域的應用將帶來大量的銅需求。此外,復合集流體也是中國企業通過研發創新實現新材料產業化的創舉。確實對進一步提升中國在新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