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拆解寧波銀行:存貸雙升擴表顯著,一季度散戶數量激增50%|看財報

2023-04-07 11:51:55來源:鈦媒體  

號稱城商行“市值之王”的寧波銀行(002142,SZ)近日發布年報,諸多行業共性難題在該行業績中得到體現,但一些細節指標也反映出這家頭部城商行的經營韌性。

總攬一下宏觀經營指標:實現營收578.79億元,同比增長9.67%;歸母凈利潤230.75億元,同比增長18.0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231.43億元,同比增長18.62%,營收和凈利增速均超越了招商銀行。宏觀來看,這是一張比較出色的成績單。

有一些細節指標值得注意:一季度該行股東戶數大幅上漲——2023年3月31日公司股東戶數15.69萬戶,較上期(2022年12月31日)增加5.3萬戶,增幅達50.96%,但分紅率仍然較低(分紅每股0.50元)。此外,其2022年全年不良率逆市走低,較上年末下降了0.02個百分點達到了0.75%,為歷史最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過,疫情大環境讓利和降息大周期的背景帶來的銀行共性問題,在該行的業績中也有所體現。2022年第四季度,寧波銀行營收出現下滑,當季營收130.87億元,同比下降5.82%。作為衡量銀行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之一,2022年該行凈息差為2.02%,同比下降19個基點。

主題詞“擴表”

年報顯示,寧波銀行在2022年擴表明顯——資產總額達到2.3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7.39%。可以作為對比的是,招商銀行及平安銀行的這一指標均為個位數。

存款方面,2022年該行各項存款近1.3萬億元,比年初大幅增長超23%。即使是在去年末存款猛增的大背景下,這一存款增幅也非常矚目。可以作為對比的是,同期六家國有大行吸收存款總額120.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69%;股份行中招行的存款總額同比增長了18.73%,平安銀行為1.8%;城商行方面,蘇州銀行為約15%。

存款規模猛增的同時,存款成本也得到了下降,該行2022年吸收存款平均付息率1.77%,同比下降6了個基點。

貸款方面,該行去年末各項貸款近1.05億元,比年初增長21.25%。從貸款結構來看,該行對公貸款日均規模同比增長28.26%,個人貸款日均規模同比增長17%。

可以說,對公貸款支撐起了規模高增。年報顯示,對公投放占去年新增貸款比例近六成。制造業、租賃服務業、批發零售業是主要投放行業,新增貸款占比新增總貸款分別為 16%、11%和 10%。房地產投放較去年有所增加、新增占比15.6%。零售端則以按揭和消費貸為增長主力,兩類分別占新增總貸款的14.7%和12.8%。

資產端收息率則在下降。年報顯示,去年寧波銀行對公貸款平均收息率4.44%,同比下降了40個基點;個人貸款平均收息率6.92%,同比下降了29個基點。

在做大貸款規模的同時,寧波銀行的不良率逆市走低,綜合不良率降至0.75%,為歷史最低水平。細分來看,對公不良下降至0.43%,房地產不良率下降至0.41%,制造業不良率下降至0.39%;零售不良率較年中提升6個基點至1.39%。

在這些背景下,寧波銀行在去年實現了利息凈收入375.21億元,同比增長14.75%。

當然,寧波銀行的不良率數據也并非都是好消息。年報顯示,該行貸款遷徙率出現了多項抬升,正常類同比抬升了0.41個百分點,次級類更抬升了超20個百分點。而次級類貸款遷徙率大幅提升通常意味著貸款的違約風險增加,可能會對貸款機構帶來較大的損失。

該行在維持較高擴表強度的同時,也加劇了資本消耗。2022年末,寧波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分別為9.75%、10.71%、15.18%,較三季度末分別下降0.20、0.24、1.04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四季度

有幾點關于寧波銀行四季度的經營指標值得注意。

一方面是行業共性問題,四季度債市股市的大幅波動深刻影響了該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年報顯示,2022年寧波銀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同比下滑了9.6%,而去年前三季度這一數據為負7.9%。年報也提到,這主要是受到債市波動和股市走熊的影響。

理財贖回又引發了存款的回流。四季度該行新增存款449億,較去年同期多增了約400億。

在貸款端,也可以明顯發現該行在四季度的發力。財報顯示,該行四季度新增貸款229億,雖然較去年同期減少34億元,但從結構上看主要是由于票據投放減少,四季度單季對公、零售分別新增了264億和177億,較去年同期多增80億、89億,增量較3季度也有明顯增長。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指標是凈息差。雖然該行的全年凈息差同比有所下滑,但第四季度單季凈息差環比出現了回升。

安信證券經測算后指出,“2022年四季度寧波銀行凈息差為2.10%,環比提升6bp,同比亦提升10bp。主要貢獻來自負債端成本優化,特別寧波銀行個人定期存款利率在去年下半年下降了67bp,而資產端收益率則保持相對平穩。”這一指標的反彈在凈息差集體走低的行業大趨勢下顯得頗為不易。(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作者|蔡鵬程)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