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強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給 深圳夯實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算力基座 全球視點

2023-06-20 10:29:24來源: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王海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5月24日,國際高性能計算領域針對存儲性能的權威排行榜IO500在德國漢堡舉行的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盛會ISC23上揭曉,鵬城實驗室牽頭研制的“鵬城云腦II”連續六次蟬聯冠軍。

與此同時,位于光明區的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深圳云計算中心)二期工程進展順利,項目的基坑部分施工已進入尾聲。

強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給,這是《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提出的首要任務。近年來,深圳積極推進新基建,布局算力基礎設施,為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不斷夯實算力基座。

深圳算力陣營加速擴容

算力是大數據時代的生產力,更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源動力。伴隨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的爆發,整個社會對算力的需求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國際數據公司(IDC)在《2022全球計算力指數評估報告》中指出,中國的算力產業規模和多樣性目前正持續高速增長,2018年-2022年,北京、杭州、深圳的算力規模位居全國前三。擴充算力規模正成為區域中心城市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加強算力應用也成為提升工業制造業生產效率的核心路徑。

據了解,深圳的算力基礎設施建設以政府、電信運營商、大型互聯網企業、獨立第三方為主力,算力產業鏈代表性企業廣泛分布于半導體裝備制造、算法與技術研究、算力應用與服務等領域,包括國家超算深圳中心、鵬城云腦、弈峰科技數據中心、騰訊云等算力集群等。

2009年獲批成立的國家超算深圳中心是深圳建市以來規模最大的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基礎設施。投入運營以來,它已在科學計算、工程計算、生物醫藥、動漫渲染、海洋石油、智慧城市等領域持續支持科技創新。

去年11月14日,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項目在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區開工,該項目是科技部和深圳共同布局的重大創新基礎設施,項目用地面積約4.6萬平方米,建設周期從2022年至2025年,將建成新一代E級超級計算機,實現大規模科學計算、工業計算、專業大數據處理及智能超算創新服務。

同年3月,世紀華通旗下控股子公司建設的深圳弈峰科技數據中心在深圳光明區電達谷源產業園動工。該數據中心計劃部署12000臺機柜,重點服務于頭部互聯網企業、大型金融企業、政府機關及各類行業龍頭。

今年5月29日,這個規模龐大的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有了新進展。世紀華通在公告中提到,旗下深圳數據中心項目預計將于2023年下半年步入首批交付機柜的運營期,并開始產生營業收入。

雄厚產業為算力提供練兵場

數據、算法、算力并稱為人工智能三大核心要素,伴隨“東數西算”工程的深入推進,我國算力產業邁入高速發展階段,逐步形成了新的技術體系,推動新業態的興起與發展。

深圳完備的產業集群,尤其是重點培育發展壯大20個產業集群和八大未來產業,為算力提供了廣闊的練兵場。2023年深圳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建設數字經濟核心區,高標準打造智慧城市,夯實以城市信息模型為核心的全市域統一時空信息平臺和數字化底座。

《深圳市極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提出優化深圳到韶關等國家樞紐節點核心集群的通信網絡結構和帶寬,探索建設全市“一跳直達”數據中心直聯網絡,減少數據繞轉時延,打造城市內1毫秒算力時延圈等。

5月31日印發的《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強化智能算力集群供給,建設城市級智能算力平臺。實現“算力一網化、統籌一體化、調度一站式”,全市可統籌的公共智能算力及相關網絡帶寬保持國內領先水平。同時打造大灣區智能算力樞紐,建設企業級智能算力平臺。

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主任馮圣中認為,超算中心是支撐、發揮新基建協同效益,帶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藥物研發等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在產業協同中,將催生出更多產業形態,形成集群效應。

據介紹,通過聯合南科大、港中文深圳、深圳灣實驗室、兒童醫院、深圳計算科學研究院等高校與科研機構,超算中心支撐能源材料、防災減災、城市安全、生命健康等領域的研發與應用。支持深圳市公安局、深圳市衛健委、深圳市氣象局等部門,提高政府社會民生服務和業務管理能力。

“在支持傳統應用領域之外,我們也將投入大量人力和資源布局新應用領域,當前建設的超算中心二期將把新型人工智能領域應用作為一個重要的發展領域。”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主任助理王正璐透露,未來超算行業將就傳統超算和智算相結合的發展方向進行更多嘗試和探索。

“深圳智算”實現服務輸出

剛剛在最新一期IO500排行榜中問鼎的“鵬城云腦II”是由鵬城實驗室牽頭研制的人工智能大型科技基礎設施。

公開信息顯示,“鵬城云腦”的建設以開放共享和支撐產業創新發展為目標。試運行期間,約70%的機時服務于鵬城實驗室以外的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已支撐近千個國產AI模型訓練。同時,以“鵬城云腦”為初始樞紐的“中國算力網”已接入20余個大型智算、超算、數據中心,匯聚異構算力達3E,其中自主研發的AI算力超1.8E,初步實現了全國大型算力的協同調度與高效計算,并為下一代寬帶通信和新型網絡的創新提供驅動力和試驗場。

《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中提出,積極有序集聚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的智能算力資源,與周邊城市加強智能算力合作,謀劃共建粵港澳大灣區智能算力統籌調度平臺。事實上,今年以來,“鵬城云腦”的智算服務已成功實現服務輸出。

5月22日,第四屆廣東人工智能發展論壇暨2023新一代人工智能院士論壇在廣州舉行,論壇上發布了鵬城·星云系統和鵬城·星方數據集。其中,鵬城·星云系統作為面向遙感和天文的科研云平臺,是依托“鵬城云腦II”構建的,能提供多域多模態數據智能生產服務、多域AI+學科算法研究服務和跨學科協同研究交流服務三大功能。

鵬城實驗室分別與國家遙感中心、廣州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和合作協議,將運用鵬城·星云系統,圍繞空天信息、人工智能領域發展等方面,共同開展國際科技創新和合作研究。同時,針對國際大科學工程——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中的數據處理部分,開展天文、地理、數學等基礎學科領域的研究攻關合作。

5月29日,在韶關舉行的第二屆粵港澳大灣區(廣東)算力產業大會暨首屆中國算力網大會上,鵬城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介紹,實驗室即將推出人工智能通用大模型——“鵬城·腦海”,依托“鵬城云腦”及“中國算力網”構建的超大規模國產化算力底座,打造國產化AI通用大模型,實現“算力-數據-算法”全鏈條的自主可控、安全可信、開源開放。

記者注意到,《深圳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高水平應用行動方案(2023-2024年)》明確提出,鵬城云腦Ⅲ項目2023年年底前啟動建設。可以預見的是,新一輪算力大潮將席卷深圳。

審讀:喻方華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