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微信支付事件的矛盾點在哪

2023-07-07 01:26:35來源:國際金融報  

數字經濟時代,互聯網企業提供的服務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近期,微信支付事件在校園發酵,由于涉及到高等教育場景,瞬間讓微信支付處于尷尬境地,這也引發對移動支付的價值思考。

近期,多所高校宣布不再支持師生通過微信支付充卡、消費,原因是微信將于7月1日起對校園中某些營利場景的商家收取支付通道費。各路網友紛紛討伐騰訊吃相難看,連窮學生的錢也不放過。


【資料圖】

校園場景的特殊性

曾幾何時,我國的支付體系是以現金為主。但是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用紙幣的消費方式已經逐漸被取代,以微信和支付寶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崛起。

根據央行統計,目前有267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獲得支付牌照,而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憑借自身的技術投入和商業經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體系里脫穎而出。

在市場經濟國家,企業需要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才能生存和發展,否則客戶就會用腳投票。在近期案例中,微信支付也是出于自身的經營需求進行收費。根據公司法,企業有自主經營的權力,其中包括自主定價。消費者也可以自由選擇。

對于一些明顯的營利場景,比如奶茶店、理發店,微信支付收取千分之二的優惠費率,遠低于千分之六的行業標準。

而校園市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首先學校有大量的未來種子用戶,其次學校有部分場景屬于非營利的公益性場景。因此,微信支付在學校劃分了營利性場景和非營利性場景,比如交學費、食堂等非營利性場景就不收費。

補貼持續多久未知

銀行業金融機構是支付系統和支付工具的參與者、提供者,比如提供金融服務、調節經濟、擔當信用中介等。支付方面的職能主要體現在處理企業和個人在銀行賬戶間的清分對賬和資金轉移,提供各類支付憑證,作為發卡行提供支付介質(如各類銀行卡),提供各類支付工具及產品(如網銀、ATM、POS機等)。

支付清算組織為市場參與支付主體提供支付信息交換、數據清分和匯總等功能。比如銀聯負責發卡機構和收單機構間的交易處理。

第三方支付作為非現金支付工具中的新興支付工具,面向支付主體提供類似于支付清算組織承擔的支付結算職能。可見我國的支付體系是一個多層次結構,這也是當前大部分國家的支付體系情況。

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基礎,雖然第三方支付崛起后,用戶更多接觸的是以支付寶或者微信支付這樣的工具,但微信支付等繞不開銀行提供服務,雙方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但是銀行提供了清算服務需要收費多少就另當別論了。

為此,第三方支付服務機構需要向銀行以及支付清算組織交納一定的銀行通道費。《新京報》的相關報道顯示,按照行業的標準,第三方支付機構針對貸記卡(通常指信用卡)用戶的使用,需要承擔單筆約%費率的通道成本,具體包括不超過%費率的發卡行成本、%費率的銀聯管理費、%費率的銀聯品牌使用費;第三方支付機構針對借記卡(通常指儲蓄卡)用戶的使用,需要承擔單筆約%費率的通道成本,具體包括不超過%費率的發卡行成本、%費率的銀聯管理費。

這就是移動支付要向用戶(包括個人用戶和商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用的主要成本構成,當然還包括產品的開發、運營,給予服務商的技術服務費等。不過,第三方支付機構和不同銀行之間可能有相應議價,可以降低一些通道費用。

盡管移動支付面向學校、醫療機構等非營利組織提供零費率服務,以及對于一些特殊行業施行低費率優惠,但仍然還是要承擔銀行通道費成本和服務技術合作伙伴的技術服務費,所以零費率是移動支付公司的完全成本補貼,這也是微信支付提及高校中的營利性場景擠占非營利性教育補貼的來由。不過最終微信支付還是做了一定讓步,在“以學校為主體經營的生活服務場景中,仍然保持零費率的優惠政策”。但這種對校園營利性場景的補貼能持續多久是未知數。(作者系經濟學博士 行業從業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