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廢棄礦山→“綠色銀行”,百年煤城綠色發展的“密碼”是什么?

2023-08-15 18:42:16來源:北京日報  

2023-08-15 17:57·北京日報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绷己蒙鷳B本身蘊含著無窮的經濟價值。綠水青山里藏著怎樣的金山銀山?遍布大江南北的城鎮、鄉村,依托綠色家底,在山水上做文章、在生態上下功夫,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同步提升。


(相關資料圖)

江西省萍鄉市被稱為“百年煤城”,煤炭開采歷史長達120多年。隨著國家經濟轉型工作的推進,當地中小煤礦不斷關停,萍鄉遺留下了近9萬畝的廢棄礦山。萍鄉市創新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模式,將一片片廢棄礦山打造成果園花海,昔日的煤山變成了滴翠青山,山上的一棵棵果樹也成了老百姓們的“綠色銀行”。

盛夏時節,農人們正在忙著為已經掛果的臍橙樹摘去多余的枝條。從空中俯瞰,密實的果林仿佛一塊巨大的綠毯,在大地上鋪展綿延。很難想象,就在七八年前,這里還是一片煤矸石覆蓋著的廢棄礦山。

多年的開采挖掘,導致嚴重的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煤礦關停后,當地政府每年都要投入巨資對廢棄礦山進行恢復治理,希望重新為這些荒山披上綠裝。

萍鄉市蘆溪縣自然資源規劃局黨組成員 鐘圣國:當時的目標是消除地質災害,改善環境。政府投入了大概一畝3000~4000元,投入還是比較大。2015年之后我們就引進了臍橙種植基地,通過他們種植臍橙來改良土壤。環境也可以治理,同時還可以產生經濟效益。

總臺央視記者 宋海在種植基地山頂,有一大一小兩個展板,用圖片和文字展示了這片土地的過去和現在,而其中最打動我的就是一張照片上的笑臉。

果園里,記者找到了這張笑臉的主人——源南鄉石塘村村民周春華。現在總是笑聲不斷的周春華,以前和丈夫一起在煤礦工作。

萍鄉市蘆溪縣源南鄉石塘村村民 周春華:雖然說也能賺到錢,賺的都是擔心的錢。我丈夫早上7點上班,要到下午4點。他回來了,我去上班了。我去上班之前一定要問一下回來了沒有,我才能放心地下去。如果他沒回來,我人是下去了,我的心還提著。

煤礦關停后,周春華的丈夫外出打工,她成了臍橙基地的固定工,一年的收入有3萬多元,還可以在家照顧正在上學的孩子。

八年來,隨著山上的臍橙一年年開花結果,很多當地農民也被帶動起來,自發加入種植臍橙、改造廢棄礦山的大軍,改造面積達到了1000多畝。彭會云就是其中的一員。

總臺記者:煤渣怎么嵌到皮膚里去了?

萍鄉市蘆溪縣源南鄉石塘村村民 彭會云:以前在煤礦做事,是放炮沖的,像火燒了一樣,當時離爆炸點2~3米遠。

為了生活,彭會云曾在井下工作了幾十年。煤礦關停后,他也和這一片礦山一樣,從廢棄和荒蕪中重新找到了希望。

萍鄉市蘆溪縣源南鄉石塘村村民 彭會云:我有100多畝地,那個很賺錢的。去年一棵樹采摘了一百多斤,幾百塊錢一棵樹。

彭會云告訴記者,一畝地可以種40棵臍橙樹,樹下還可以套種西瓜、黃豆等經濟作物。他去年一年的毛收入有三四十萬元,純收入達到了二十萬元。

這一棵棵臍橙樹,就像一個個小小的“綠色銀行”——人們在這里存儲辛勤的汗水,收獲豐收的喜悅。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