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全球資訊:生鮮電商下半場:盒馬自我造血 供應鏈“趕考”

2022-11-21 07:38:18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電商領域增幅放緩之后,無論是阿里巴巴、京東還是美團,都將即時零售與生鮮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

11月17日,阿里巴巴發布2023財年第二季度業績,截至2022年9月30日止季度,阿里巴巴的直營及其他收入同比增長6%至人民幣647.25億元,主要受惠于盒馬收入的強勁增長,其線上訂單收入占比,保持在超過65%的高水平。

其中,財報透露的更重要信息在于,盒馬實現了同店銷售增長和顯著減虧。截至2022年9月30日,不包括開業不到12個月的門店,絕大多數盒馬門店的現金流為正。


(資料圖)

這意味著,盒馬具備了自我造血的可能。去年12月,盒馬CEO侯毅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盒馬當年新開的四個城市均實現了首月盈利。此外,三江購物也曾在財報中透露,其運營的寧波盒馬已實現連續六個月盈利。

今年以來,生鮮電商行業頻頻傳出收縮的聲音,大幅裁員和縮減成本,也讓“賺錢能力”越來越受到關注。畢竟,“地主家可能也沒有余糧”。此前,叮咚買菜創始人兼CEO梁昌霖也表示,已感知到經濟形勢和創業環境的變化,便迅速調整,希望能效率優先并兼顧規模。

可以說,在外部資本謹慎、行業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加大供應鏈投入提高毛利率是各大巨頭布局的重點。也唯有供應鏈深耕,才能引導平臺走出不同的路。

供應鏈競賽

在行業洗牌之際,生鮮電商的競爭走到了下半場。產品力和供應鏈成為制勝的關鍵點。

“盒馬說永遠不收供應商的苛捐雜費,不通過供應商賺錢。所以,我們沒有收費并堅持了五年。”日前,盒馬CEO侯毅在一場面向供應商的大會上表示。

除了盒馬、叮咚買菜,瞄準生鮮業務的還有美團、京東到家等平臺。但是,相比起來,盒馬和叮咚買菜在供應鏈、產品層面的布局則要深入得多。

“今天盒馬在整個近場的30分鐘服務里,已經走在了前面。我們不懼任何近場零售。”侯毅進一步表明態度。他表示,所有的中國零售業,都需要解決商品力的問題,也是唯一的核心競爭力。如果沒有好商品,背后的支付、數字化、物流等服務都為零。

無獨有偶,在梁昌霖看來,中國電商的普遍認知是流量為王,而流量最簡單粗暴的打法,就是用低價商品去吸引用戶。因此,一段時間大家都很迷信“消費降級”,創業的競爭常常陷在你死我活的零和困境里,這是一種有限的思維。

目前,盒馬鮮生、叮咚買菜以及傳統零售商超均在加大對供應鏈的建設布局,此舉意在對毛利率的提升。11月16日,盒馬方面透露,其在杭州的自建供應鏈中心投產,這是盒馬供應鏈在全國布局的8座供應鏈中心之一,此前武漢、成都兩座供應鏈中心已陸續投入使用。

但是,這仍然是一個長期的挑戰。“3R是將三個大的品類進行品牌化,工坊、烘焙、餐飲這三個部分。另外,預制菜主要集中在工坊,這塊創新比較難,因為它是冷藏短保的供應鏈體系,實質是要我們重塑供應鏈或者建造供應鏈。”盒馬首席商品官趙家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透露,有些產品在某些城市能夠吃得到,但是在其他城市可能買不到,要做到盡可能多的覆蓋、將更多的餐飲門店零售化是當下的重點。

根據盒馬調研數據,生鮮食品消費觀念出現了兩極分化。一方面,注重性價比的用戶從原先的20.2%提升到了39.6%,他們更加關注商品的價格以及折扣的信息;另一方面,更多的消費者也更愿意為品質和健康去買單,占比從原來的16%提升到了26%。

擴大自有占比

公開數據顯示,在自有品牌方面,2019年盒馬的自有品牌占比才超過10%,初步形成了盒馬藍標、盒馬工坊、盒馬日日鮮等在內的自有品牌體系,但據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盒馬自有品牌的銷售占比已經達到35%。

擴大自有品牌占比,也幾乎是所有零售品牌眼下的課題。2021年11月27日,麥德龍在北京、成都、南京、青島、大連、無錫、長春、常州八座城市開出16家會員店。本周末,其在上海的第一家會員店也將開業。

該公司相關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麥德龍自有品牌今年整體銷量預計比去年增長25%以上,零食類的增長在80%。“我們借助物美在中國的供應鏈,眼下會著力推出本土化的自有產品。”

《連鎖超市經營情況報告2021》數據顯示,中國超市百強企業平均擁有自有品牌商品近900個,銷售占比僅在4.3%。因此,自有品牌市場仍有巨大空間。

而從供應鏈的角度看,自有品牌意味著成本的優化。“我們在大部分研發商品端,已經將產品鏈路拆解得非常細致,原料、輔料、干線、加工,每一分錢都在摳成本。”趙家鈺表示。

事實上,將供應鏈分級加工、重新組合后,能夠將不同產品投入到不同場景,從而獲得更高的收益。

“過去我們一只羊大概是80斤,最多能賣到2800元左右,但現在一只羊50個SKU,差不多能賣到5700多元。”湖北名羊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錦秀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三年多時間,銷售額從原來的五六千萬元,增加到了去年的2.3億元。這其中,以銷定產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把市場、消費者、消費層定位清楚之后,再去進行商品的研發和生產。

在此過程中,同質化也是平臺面臨的瓶頸,以瑞士卷、麻薯等爆品為例,幾乎每家平臺都有覆蓋。這一現象如何突破?盒馬3R商品中心總經理田鑫認為,爆品首先必須滿足基礎需求,且能夠去做更多嘗試。另外,平臺必須要有自己的生產線,有起訂量就是我們區別于其他平臺的地方。“我們每個月都有幾十個商品上線,其實是不少的。但你的差異化怎么辦?這可能就是未來對于口味的引領。”

當然,在一些奇怪的商品探索上,更多是試錯,沒有人能預料到哪個能成為爆款。創新的基礎,首先是允許試錯。“現在成功率是97%,之前可能只有70%。我們不是直接復制爆款,在每一個大品之前我們會有新的元素的添加,讓它有不同。”趙家鈺進一步解釋。

盈利曙光初現

無論是加大供應鏈投資,還是擴大自有品牌占比,歸根結底是為了提高自身產品的溢價能力,從而找到盈利的可能。對于一些傳統的實體經營者來說,找到穩定的渠道尤為重要。

“我們線上銷售的增長幅度基本是兩倍,但我們的絕對值比較小。估計今年可以做到5000萬元左右的線上銷售,但之前做的都是小眾、特色、精品的小流通產品。”上海翼倍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冷怡佳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未來想要打造大流通的產品,必須要找到合適的渠道。

越來越多的供應商也意識到這一問題,其與平臺的關系必須是深度融合。

“我們平均單店500平方米,大概有15個點的毛利率,基本上做到了大賣場的七到八倍。也真正改變了中國傳統零售業的格局。”侯毅坦言,過去的供應商付出了很多補貼,也推高了商品價格。因為中間增加了不必要的環節,使得流通成本居高不下。

在他看來,經歷了模式的變革之后,盒馬的盈利已經近在咫尺。從今年年底開始,奧萊店將作為盒馬探索下沉市場最重要的戰略項目。其本質是商品和服務,向商品要流量,向供應鏈要效率。

這一模式也衍生到了整個行業,商品力與運營效率無疑是生鮮電商盈利的關鍵。叮咚買菜發布的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該季度公司營收為59.4億元,同比去年微降,但毛利率提升明顯,Non-GAAP標準下虧損4.8%。此外,單個新下單用戶的獲客成本對比去年同期也大幅下降了32.6%之多。

梁昌霖認為,叮咚買菜已經從一個需要外部輸血的創業公司,逐漸成長為一個能夠自我造血的、有強大生存能力的創業公司。其中,深耕供應鏈提升商品力,是用戶留存的核心標準。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表示,豐富自有品牌商品和差異化商品,同時加大對生鮮供應鏈的重投入可以大幅提高商品力與運營效率,無疑也是盈利的關鍵。未來一兩年,隨著全國多地的自建供應鏈中心陸續投產,倉網、運網的不斷完善,盒馬深入到上游農業端的定植定種、標準制定、生產流通、品牌推廣等環節,將真正推動農業的數字化升級轉型。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