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產業 > 正文

平安證券12月金融數據點評:企業中長貸“順風舉帆”

2023-01-11 09:44:04來源:券商研報精選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平安首經團隊:鐘正生/張璐/常藝馨

核心觀點

社融同比少增,低于市場預期。新增社融的支撐在于表內人民幣信貸投放偏強,且表外融資壓降力度趨緩。經濟下行壓力偏大、資管新規過渡期基本結束后,金融監管的力度或有實質緩和。新增社融的拖累主要是直接融資同比縮量,受到政府債發行節奏錯位、債券市場理財贖回沖擊、股票市場震蕩調整等因素影響;外幣貸款更大幅度凈償還,也有一定拖累。

人民幣貸款創歷史同期新高。信貸的支撐因素在于企業中長期貸款表現強勁,拖累因素則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居民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偏弱。1)居民貸款延續低迷態勢,短期貸款同比多減,中長期貸款縮量至2021年同期的52%。2022年12月全國疫情擴散,對居民消費及信貸產生負面沖擊。2)企業貸款表現偏強。2022年12月企業中長期貸款投放12110億元,絕對水平創歷史同期新高,且遠超2016年12月6954億元的次高點。2022年11月至12月,理財贖回沖擊下,企業一級債券發行同比縮量,而具備替代效應的中長貸表現相對亮眼,或與融資成本、融資難度的相對變化有關。歷史上,信用債利率較快上行伴隨著企業債一級發行成本的抬升,中長期貸款對優質企業而言更具吸引力,往往有所放量。

M1、M2增速同步下行。2022年12月M1同比增長3.7%,較上月降低0.9個百分點;M2同比增長11.8%,較上月降低0.6個百分點。M1增速較M2增速更快下行,原因在于:一方面,企業現金流壓力偏大,直接體現在M1的變化中。2022年12月企業存款同比少增12846億元,相比18-20年同期少增12731億元。基本面進一步走弱,出口轉負、疫情擴散、房地產銷售低位,均加劇企業現金流壓力。另一方面,居民消費偏弱,儲蓄規模抬升,僅計入M2口徑。2022年12月居民存款增加28903億元,同比多增10011億元。

我們認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企業中長期貸款的主要抓手仍是基建、制造業及房地產領域。基建方面,2022年投放的7399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約可拉動7-9萬億的基建項目總投資(施工期3年左右),預計對2023年企業中長期貸款貢獻可達5000-9000億元。目前看,相關銀行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項目累計授信額度已超過4.3萬億元。制造業方面,央行會同發改委推進2000億元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投放,截至2022年末已投放1214億元;央行會同科技部推出的科技創新再貸款目前已從此前的2000億元擴額至4000億元。房地產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央行銀保監會16條均表現出支持優質房企融資的態度,房地產企業融資的規模和渠道有望逐步改善。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梳理,截至2022年12月27日,已有超過60家銀行向120多家房地產企業提供超過4.8萬億的意向性授信額度。

理財“贖回潮”拖累社融

2022年12月社融同比少增,且低于市場預期。2022年12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為13100億元,同比少增10582億元,低于市場一致預期的1.61萬億。社融存量同比增速較上月下行0.4個百分點至9.6%。結構上,新增社融的拖累因素主要是政府債和企業直接融資,表內信貸和表外融資則構成一定支撐。

一是,表內人民幣信貸投放偏強,外幣貸款則繼續走弱。2022年12月人民幣貸款表現偏強,同比多增4004億元,創歷史同期新高。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已連續9個月凈償還,且2022年12月的1665億元的凈償還量處歷史高位(僅低于2015年9月、2016年1月)。2022年12月全球制造業PMI和中國集裝箱運價指數均進一步下行,中國進出口同比增速或仍處負值區間,繼續拖累外幣貸款投放。

三是,表外融資壓降幅度偏弱,對社融構成一定支撐。其中,信托貸款、委托貸款和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同比分別少減3789億元、少減314億元、少減867億元。2022年全年表外融資壓降的規模較2021年全年低2.09萬億。這既因在經濟下行壓力偏大、資管新規過渡期基本結束后,金融監管的力度邊際趨緩;又得益于兩批7399億元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其中部分以委托貸款形式發放。

二是,政府債和企業直接融資縮量,是社融的重要拖累所在。1)政府債券凈融資同比少增8893億元。2022年全年政府債融資規模為7.12萬億元,略高于2021年的7.01萬億;地方專項債新增額度并未發滿、再融資債券有小幅凈償還,均構成拖累。2)企業債凈融資減少2709億元,同比多減4876億元,相比18年-20年同期多減5350億元。2022年12月國內債券市場繼續遭遇理財贖回沖擊,信用債二級市場拋壓較大,一級市場則有大面積取消發行。3)非金融企業境內股票融資1485億元,同比少增590億元,相比18年-20年同期多增922億元。2022年12月A股震蕩走弱,對股權融資構成拖累。

企業中長貸創歷史同期新高

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創歷史同期新高。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貸款為14000億元,同比多增2700億元,為歷史同期高點;貸款存量同比增長11.1%,較上月提升0.1個百分點。人民幣信貸的支撐依然在于企業中長期貸款;拖累因素則是居民中長期貸款、居民短期貸款和票據融資。具體地:

居民貸款延續低迷態勢,2022年12月全國疫情擴散,對居民消費及信貸產生負面沖擊。1)居民短期貸款減少113億元,同比多減270億元,相比19-21年同期均值多減1091億元。2)居民中長期貸款1865億元,同比少增1693億元,相比19-21年同期均值少增2393億元,縮量至2021年同期的52%,高于2022年11月的36%和2022年全年的45%。

企業中長期貸款表現強勁,是人民幣貸款投放的最重要支撐。1)企業短期貸款同比少減638億元,相比19-21年同期均值少減956億元。2)票據融資同比少增2941億元,相比19-21年同期均值少增1417億元,或因企業中長貸投放較強,銀行以票據貼現沖量的需求走弱。3)企業中長期貸款投放12110億元,同比多增8717億元,絕對水平創歷史同期新高,且遠超2016年12月6954億元的次高點。2022年11月至12月,理財贖回沖擊下,企業一級債券發行同比縮量,而具備替代效應的中長貸表現相對亮眼,或與融資成本、融資難度的相對變化有關。歷史上,信用債利率較快上行伴隨著企業債一級發行成本的抬升,中長期貸款對優質企業而言更具吸引力,往往有所放量。

我們認為,當前及今后一段時期,企業中長期貸款的主要抓手仍是基建、制造業及房地產領域。

基建方面,我們在《2023年中國貨幣政策展望:信用篇》中測算,2022年投放的7399億元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約可拉動7-9萬億的基建項目總投資(施工期3年左右),預計對2023年企業中長期貸款貢獻可達5000-9000億元。央行2023年1月5日于工作總結中表示,引導商業銀行通過銀團貸款等方式同步跟進重大項目配套融資,相關銀行為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支持的項目累計授信額度已超過4.3萬億元。

制造業方面,央行會同發改委推進2000億元設備更新改造專項再貸款投放,截至2022年末,支持發放設備更新改造項目貸款1214億元,支持項目 2556個;央行會同科技部推出的科技創新再貸款目前已從此前的2000億元擴額至4000億元,后續還將進一步發力支持制造業單項冠軍等科技創新型企業。

房地產方面,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央行銀保監會16條均表現出支持優質房企融資的態度,房地產企業融資的規模和渠道有望逐步改善。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梳理,截至2022年12月27日,已有超過60家銀行向120多家房地產企業提供超過4.8萬億的意向性授信額度。2023年1月10日,央行、銀保監會再度聯合召開主要銀行信貸工作座談會,提及“實施改善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計劃,聚焦專注主業、合規經營、資質良好、具有一定系統重要性的優質房企,開展‘資產激活’‘負債接續’‘權益補充’‘預期提升’四項行動,綜合施策改善優質房企經營性和融資性現金流,引導優質房企資產負債表回歸安全區間。”

M1、M2增速同步下行

2022年12月M1、M2增速同步下行。2022年12月M1同比增長3.7%,較上月降低0.9個百分點;M2同比增長11.8%,較上月降低0.6個百分點。2022年12月新增人民幣存款增加7242億元,同比少增4358億元;人民幣存款余額同比增長11.3%,較上月降低0.3個百分點。從存款結構來看,各部門中僅居民存款同比多增,財政、企業和非銀存款同比縮量。

2022年12月M1增速較M2增速更快下行。2022年12月,全國多地面臨疫情強沖擊,企業經營活動受阻、現金流壓力較大,而居民消費減少、儲蓄增多。一方面,企業現金流壓力偏大,直接體現在M1的變化中。2022年12月企業存款同比少增12846億元,相比18-20年同期少增12731億元。基本面進一步走弱,出口轉負、疫情擴散、房地產銷售低位,均加劇企業現金流壓力。另一方面,居民消費偏弱,儲蓄規模抬升,僅計入M2口徑。2022年12月居民存款增加28903億元,同比多增10011億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