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焦點簡訊:招商宏觀1月LPR報價點評:預期內的維持不變

2023-01-20 15:55:56來源:券商研報精選  

事件


(相關資料圖)

2023年1月20日,中國人民銀行授權全國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公布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為:1年期LPR為3.65%,5 年期以上LPR為4.3%。與去年12月相比,保持不變。

核心觀點

LPR報價5個月無變化,實體經濟融資繼續下行受限

在本月MLF降息落空后,市場參與者對于LPR報價調降的預期較低。LPR維持不變基本符合市場預期。回顧2022年,政策的主線之一是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下行。以下行幅度最為明顯的按揭貸款利率為例,為引導其下行,差異化房貸政策調整(放開商業銀行對按揭貸款定價的部分約束)、單獨調降5年期LPR(調整按揭貸款利率定價的錨)以及政策利率MLF的下調(廣譜性調降利率)分別在不同時點被使用過。按揭貸款利率在今年的前三季度中下降超過130BP,下行明顯。在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發布會中,12月份新發放個人住房貸款利率,全國平均為4.26%,和去年12月同比下降1.37個百分點,這是2008年有統計以來的歷史最低水平。

不過,伴隨著實體經濟融資成本的下行,商業銀行的凈息差也快速回落。從貝殼研究院公布的按揭貸款月度數據來看,在商業銀行凈息差于9月末觸及低點后,盡管滿足929新政的部分城市的首套房貸款利率限制已被階段性的取消,但2022年10月以來按揭利率繼續下行的幅度有限。這意味著,商業銀行進一步讓利實體經濟的能力受自身負債成本的影響開始顯現。我們認為金融讓利實體經濟的政策邏輯在短期內不會發生變化,但在當前情況下,商業銀行自身的負債成本壓力不容小視。同業存單利率向MLF利率靠攏、企業(居民)存款的定期化特征等,使得商業銀行的負債成本承壓。

調降MLF或將于一季度內落地

我們曾在去年10月下旬的報告《全面降息必要性提升》中提示“降準四季度可期,全面降息的必要性提升”,目前四季度降準已經兌現。當前我們認為調降MLF的必要性進一步提高。由于部分浮動貸款利率的參考標準是前一年12月的LPR報價,商業銀行存量貸款的利率將面臨調整。以按揭貸款為例,其定價基準5年期LPR在2022年累計下調的35BP,已反映在存量貸款中,這意味著商業銀行將面臨1000億以上的收入損失,無疑將進一步壓縮商業銀行讓利實體經濟的能力。我們認為當前情況需要調降MLF破局。調降MLF后,銀行存款利率的下調空間將被打開,商業銀行負債端成本壓力才會有實質性釋放。

除了從上述邏輯考慮外,我們在《一月降息落空怎么辦?》中提到,一季度是央行降息的主要窗口,但1月未必是最佳時機。一方面,今年春節提前,預示節日效應對經濟的影響相對前置,疊加疫情防控放開后的尾部效應,1月MLF利率按兵不動可避開節日、疫情等外部因素擾動,最大限度發揮政策效力;另一方面,1月通常是銀行“開門紅”放貸高峰,10日召開的信貸工作座談會也要求各主要銀行“適度靠前發力”,考慮到銀行息差面臨較大壓力,適當延后MLF降息操作,有利于促進信貸供求雙方利益平衡。

從央行降息邏輯來看,降息的兩個出發點尚未變化:一是需求疲弱背景下,降息有助于擴張信貸需求。央行四季度調查問卷反映,制造業、房地產等行業的貸款需求指數仍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說明進一步降息刺激仍有空間。二是復蘇前景不明條件下,降息有利于凝聚共識、提振市場信心。在本月13日召開的2022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上,央行副行長宜昌能重申將“繼續采取措施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微觀主體活力”。我們判斷MLF調降或于一季度內落地,LPR報價也將伴隨調降,以引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

風險提示:

國內外經濟基本面變化超預期;貨幣政策超預期 。

以上內容來自于2023年1月20日的《預期內的維持不變——2023年1月LPR報價點評》報告,報告作者張靜靜、張一平,聯系人陳宇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