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控 > 正文

醫藥板塊從巨震到回暖已8天,基金經理觀點匯總:如何看反腐?機會在哪里?

2023-08-09 15:47:21來源:金融界  

財聯社8月9日訊(記者 周曉雅)“醫藥反腐”之下,經歷深度調整的醫藥板塊正在回暖當中,“黃金坑”的議論聲漸起。而始自7月31日的調整,至今已過去8個交易日。至8月7日,醫藥板塊市值蒸發近4500億。

今日市場整體低開,CRO、生物制品等板塊漲幅居前,生物藥、港股創新藥等多只醫藥主題ETF今天領漲市場,早盤最多漲超3%。午后CRO概念繼續上攻,中藥板塊震蕩拉升。Wind數據顯示,截至收盤,制藥指數主力凈流入29.89億元。

就在前一個交易日,醫藥板塊整體反攻,多只中藥ETF占據漲幅榜單,創新藥、醫藥衛生ETF翻紅,一掃7月底以來的陰霾。


(相關資料圖)

板塊回暖的同時,資金仍在持續流入醫藥主題基金,醫藥ETF“越跌越買”趨勢不改,主動權益基金則是放開申購。站在當下時點,如何看待醫藥板塊接下來的行情?各家基金公司與基金經理也給出了各自的觀點。

抄底仍在繼續 基金放開申購

在“醫藥反腐”下,中證醫療指數自7月底以來的7個交易日內一度回撤超6%。而醫藥主題ETF則繼續被“越跌越買”。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8日,非貨ETF市場7月底以來被凈申購269.89億份,3只ETF被凈申購超30億份,華寶中證醫療ETF則是其中之一。

數據顯示,華寶中證醫療ETF區間被凈申購31.68億份,年內凈申購份額則超過260億份,最新規模達251.99億元。此外,易方達滬深300醫藥衛生ETF、博時恒生醫療保健ETF在7月底以來的凈申購份額也超過25億份;而廣發中證香港創新藥ETF、華夏恒生香港上市生物科技ETF、銀華中證創新藥產業ETF也被凈申購了5億份以上。

除了抄底資金的流入,也有擅長醫藥板塊的基金經理“開門迎客”。由知名基金經理于洋掌管的富國新動力昨日宣布,自8月9日起恢復大額申購,原因是該基金目前運作平穩,之前考慮限制大額轉換轉入、申購及定期定額投資業務的因素對基金投資運作的影響已消除。

此前,該基金曾自去年1月15日起限制5000元以上的大額申購,今年3月16日,上調限購額至2萬元。而自宣布限購到放開限購的期間,中證醫療指數回調超35%。

放開限購的同時,于洋已大幅加倉醫藥板塊。他在富國新動力二季報提到,當前位置,基于行業比較,配置了較高的醫藥倉位,認為板塊機會較大,整體估值不高,政策風險釋放,景氣度或將逐步回升。片仔癀、恒瑞醫藥、金域醫學為該基金前三大重倉股。

此外,萬民遠掌管的融通健康產業從7月19日恢復大額申購,該基金曾在今年1月底宣布暫停1000萬元以上的大額申購。

如何看“醫藥反腐”?

站在當下,怎么看醫藥板塊的投資機會,成為市場的聚焦點。一面是類比當年的白酒行情,發出“珍惜黃金坑”的呼聲,另一面則是擔憂互聯網板塊行情的重演。

“我沒有這么悲觀。”鵬華基金經理金笑非直言,隨著老齡化和患病率的提升,醫療需求剛性,同時,醫保政策現在對有臨床價值的創新產品明顯扶持,所以需求是有效需求;從供給端來看,通過對產品上市過程中更嚴格的臨床數據的要求,差異化和有臨床價值的產品才能上市,供給相對以前扎堆有所出清,所以創新產品的長邏輯沒有破壞。

他進一步分析,行業出現腐敗,本質是因為醫生的陽光收入無法滿足其需求,隱形收入就轉化為了各藥企推廣的費用,這個過程中一些大院長,大專家的問題比較突出,紀委介入的目的是抓一些數額較大的典型,形成震懾作用,在不影響醫療正常秩序的情況下,對大多數的醫生有警示效果,對頭部的公司,創新的產品會有一個費用率下降的過程。

“我們認為主要還是情緒層面的因素占主導,長期來看,醫療反腐對于藥品板塊的影響有限。”安信基金經理池陳森則談到,醫藥行業反腐的行動一直在進行,尤其是近幾年醫保支付端持續改革,倒逼藥企注重自身發展階段在銷售環節的合規性。絕大部分上市公司的合規標準和合規成本遠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本輪反腐頭部企業有望憑借自身合規性獲取更多市場。

融通基金經理萬民遠也認為,醫療反腐并不新鮮,早已經是常態化工作,醫藥行業面臨的反腐沖擊也并非首次。“本次醫療反腐行動,其實自年初就已經開始,此前也有報道,只是資本市場關注度不高。”

從行業整體來看,池陳森認為,經過醫保局多年工作,包括醫保談判、集采政策、兩票制等,大幅擠壓了中間環節利潤,藥企的銷售費用大幅下降,藥品的盈利水平一直穩定在合理位置,專利藥、專科藥的銷售費用率基本下降至30~35%(行業平均水平)。

銷售費用的大頭主要因為創新藥需要大量的學術推廣和醫生教育,保證藥品使用的有效性和規范性增強終端患者對優質藥品的可及性,對于絕大部分公司來說銷售費用率已經控制在非常合理的范圍內,邊際壓縮的空間有限。

另外,他還談到,反腐對收入,尤其是利潤端的影響相對有限。主導上市公司收入的最大因素依然還是市場需求,短期來看或又擔心入院等事宜,但拉長看藥品剛需性,終端始終能夠兌現。

醫藥板塊投資機會在哪?

“市場容易將醫療反腐與此前限制‘三公消費’沖擊白酒行業進行類比,但兩者有本質區別。”萬民遠分析,從歷史經驗來看,反腐并不會長期影響行業需求。醫療需求具有很強的剛需屬性,不管是藥品、耗材、設備還是診療需求不會因為反腐消失,即使短期因為反腐力度過大導致波動,一般也會迅速恢復。

他以2012年為例,當年醫療反腐是歷年力度最大的一次,但醫藥板塊只有1個季度受到短暫影響,之后迅速恢復正常并回補需求。“我們預計本次也不會例外。”

“醫生作為體制內的公職人員,是最受損的,創新藥企的實質是短期業務開展有所影響,但中長期是受益的,因為有效需求不受影響,費用率會有所下降。”金笑非表示。

池陳森則表示,未來醫保政策有望持續轉暖,制藥板塊或將受益最大。股價最終還是落腳到業績,之前幾輪醫藥反腐期間上市公司業績和反腐并沒有明顯的相關性,藥企銷售目前對后續銷售并不悲觀。

萬民遠表示,醫藥行業已經下跌超過2年,目前處于底部位置不必過度悲觀。“醫藥自2021年5月見頂以后,經歷了長達2年多的回調,目前處于偏底部位置,行業PE估值處于近5年低位,從基本面來看,今年行業將充分出清新冠受益的基數問題,看好未來幾年醫藥行業EPS和PE雙擊的機會。”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