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股 > 正文

點燃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器” 文化產業市場調查報告

2023-08-22 10:16:52來源:互聯網  

點燃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加速器”

今年電影暑期檔持續火熱,獲得票房口碑雙豐收。截至8月18日7時,今年暑期檔電影票房已達178億元,超過2019年暑期檔電影總票房,創歷史新高。同時影片類型豐富,涵蓋喜劇、青春、懸疑、科幻、動畫等題材,讓觀眾由衷感慨“今年暑期電影市場每周都有新看頭”。電影觀影火熱,作品琳瑯滿目,正是我國文化產業繁榮發展的縮影。

文化產業市場調查報告


【資料圖】

前不久,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2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情況報告》顯示,我國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營業收入超過16.5萬億元,比上年增加1698億元,增長1.0%。從類別看,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50106億元,比上年增長6.7%,文化新業態行業營業收入占比首次超過30%。從利潤看,我國文化產業實現利潤總額比上年增加341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為7.7%,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利潤實現平穩增長,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文化產業不僅以“產業之興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更以“文化之繁榮”凝聚起文化自信的精神力量。

隨著各類文化市場主體發展壯大,我國文化及相關產業(以下簡稱“文化產業”)規模持續擴大。2022年,我國文化產業實現營業收入165502億元,比上年增加1698億元,增長1.0%。分產業類型看,文化批發和零售業、文化服務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29169億元和84401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3.0%和1.7%;文化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51932億元,比上年下降1.1%。分領域看,文化核心領域、文化相關領域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03403億元和62099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1%和1.0%。分行業類別看,新聞信息服務、文化消費終端生產、內容創作生產、文化投資運營、文化傳播渠道等行業營業收入比上年分別增長4.0%、2.6%、2.4%、2.0%和0.4%;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創意設計服務、文化裝備生產、文化娛樂休閑服務等行業營業收入分別比上年下降0.4%、0.6%、0.7%和6.3%。分區域看,東部、中部、東北地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20700億元、26525億元和172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1.2%、1.8%和0.3%;西部地區實現營業收入16552億元,比上年下降1.1%。

今年夏天,比三伏天更熱的是文化市場。進入暑期以來,題材類型豐富的優質影片連連上映,爆款頻現;國內商業演出市場持續升溫,“一場演唱會帶火一座城”的情景屢屢上演;圖書出版、影視廣電、音樂演藝、動漫游戲等文化內容消費更加繁榮,“文化+”衣食住行等文化性綜合消費火爆,帶動整體社會消費活躍。

隨著國民文化素養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各類文藝演出的欣賞需求日益旺盛。目前,我國在互聯網平臺的高度發展也對文化行業的繁榮提供了有力支撐,人們獲取演出信息的方式具有及時性和豐富性,票務預購方式也更具便捷性。暑期文化消費市場的火爆,就是行業產業鏈完整體系建設下的可喜成果。

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版文化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分析

21世紀最具潛力的朝陽產業,文化產業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引擎,已成為國內外許多城市競爭的重要砝。文化產業是指為提升人類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品質而提供的一切可以進行商品交易的生產與服務。傳媒、卡通、影視、娛樂、游戲、旅游、教育、網絡及信息服務、音樂、戲劇、藝術博物館等都是文化產業璀璨的一員。

文化業是一個涵蓋藝術、傳媒、出版、娛樂等多個領域的綜合性行業。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文化產業的發展,文化業行業的前景也越來越廣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文化產業迎來加快發展的黃金期,文化產業總量規模穩步增長,產業結構逐步優化升級,市場主體持續發展壯大,文化產品和服務更加優質豐富,人民群眾文化消費日趨活躍,文化產業已經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新引擎,在促進國民經濟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滿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鞏固和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華文化影響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得益于文化產業的蓬勃發展,我國文化產品的供應日漸豐富,不僅數量充足,而且質量上乘,極大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增強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文化產業服務民生的作用不斷顯現。一方面,文化產業正在成為巨大的人才蓄水池;另一方面,在全國很多地方,傳統手藝等正在轉化為增收生產力。文化和旅游部門鼓勵各地依托特色文化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支持建設一批具有富民效應和示范效應的文化產業集聚區和特色文化產業項目。例如,貴州鼓勵建設一批非遺保護性生產基地和體驗展示街區,推動傳統手工藝標準化、規模化和市場化。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據對全國7.1萬家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以下簡稱“文化企業”)調查,2023年一季度,文化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881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同期增長4.0%。其中,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1096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1%,快于全部規模以上文化企業7.1個百分點。

分行業類別看,新聞信息服務營業收入367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5%;內容創作生產6456億元,增長5.8%;創意設計服務4499億元,增長3.9%;文化傳播渠道3746億元,增長14.0%;文化投資運營126億元,增長12.1%;文化娛樂休閑服務342億元,增長48.5%;文化輔助生產和中介服務3519億元,下降4.6%;文化裝備生產1346億元,下降7.9%;文化消費終端生產5108億元,下降2.4%。

隨著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深入實施,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業態行業快速發展,已成為推動我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文化行業研究報告旨在從國家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戰略入手,分析文化未來的政策走向和監管體制的發展趨勢,挖掘文化行業的市場潛力,基于重點細分市場領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對產業規模、產業結構、區域結構、市場競爭、產業盈利水平等多個角度市場變化的生動描繪,清晰發展方向。

欲了解更多關于文化行業的市場數據及未來行業投資前景,可以點擊查看中研普華產業院研究報告《2023-2028年版文化產業政府戰略管理與區域發展戰略研究咨詢報告》。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