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社論:經濟復蘇需要重啟企業造血功能

2023-06-15 05:19:03來源:第一財經資訊  

對成本做減法正形成普遍共識。

6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23年降成本重要工作的通知》,透射降成本不僅源緣于制度成本或制度衍生成本。

這些降成本舉措的現實針對性非常突出。目前金融領域開啟降息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隨著減稅降費政策的完善和延期,及鼓勵企業采用長期租賃、彈性年期供應等,不僅可以使企業現金流支出壓力適度緩和,而且有助于盤活企業存量資產,提升企業資產周轉率等。


(資料圖片)

可見,不論是基于宏觀經濟運行態勢,還是微觀企業運營,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都將有助于提高企業的投資邊際收益率,改善經濟發展條件,助力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但降成本不是一個工程學概念,哪方面成本高,就壓下來,而是一個經濟生態概念,需各主體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信念,進行有所為有所不為的行動辨識。

就政府而言,降的成本圍繞在制度性交易成本,營造良好營商環境等方面。這主要表現為探索適合特定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稅制結構,反壟斷反不正當執法、負面清單管理的市場準入制度、公開透明的政府采購市場制度,及公共服務保障體系等。

換言之,政府要圍繞透明型擔保體系與防護型保障體系兩個維度,展開宏觀行為,要避免直接干預,引導資源配置等。以金融為例,企業融資成本是金融機構客戶對等博弈出的結果,央行的降息主要是價格疏導,要避免直接干涉企業微觀定價,否則不僅容易扭曲資源配置,而且一旦利率無法有效覆蓋其或有風險,將放大整個市場風險敞口。

就企業而言,其基于自身的風險偏好、風險可承載能力和償付能力等進行經營活動,降成本和經濟化資本使用就是企業與生俱來的基本功能。

當然,必須指出,降成本只是手段,重塑重啟經濟的造血功能才是目的。目前不論是基于宏觀動機還是微觀行為,經濟最大的癥結是造血功能有效性不足。

要重塑重啟經濟造血功能,首要的是為政府、企業、居民資產負債表修復營造良好制度環境,這需要重塑中國經濟社會的激勵框架。

當前中國正在構建新發展格局,這預示著經濟將由投資、出口拉動向消費和創新驅動轉型。消費驅動型經濟要求一個基礎性社會激勵框架,就是稅制結構需從以流轉稅為主的間接稅,轉向以所得稅為主的直接稅。以增值稅為主的流轉稅,由于稅收銜接于生產經營活動之中,導致制度性交易成本抬升。比如留抵退稅,反映的就是一種制度性交易成本,這是因為企業需通過銷項減進項來最終確定增值稅稅款,但由于原料購買到產成品售出,存在一個較長時間,這導致企業大量的現金流在流轉稅征繳環節被占用,以留抵退稅的科目記在政府賬上,不僅造成資源浪費,也加重了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為此,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稅費優惠等是權宜之計,務本之策是要推動稅制結構由流轉稅為主向直接稅為主轉型。這種轉型,不僅能極大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還有助于促進政府職能的轉型,真正為基于負面清單管理的放管服改革夯實基礎,因為流轉稅制結構是一種典型的管制型社會激勵機制,權力需在生產端控制才能最大化其財政收益,而直接稅結構則是一種服務型政府的社會激勵機制,有助于對公共服務供給提供強約束,從而為推動政府職能轉型提供基礎的社會激勵機制。

萬物有理,四時有序。當前經濟亟待重塑重啟造血功能,各方都當遵循經濟社會運行的自然規律,有所為有所不為。政府要致力于搭建低制度成本的營商環境,企業則在不背離自由悖論的情況下,最大化股東和員工利益。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