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究 > 正文

發揮橋梁作用 形成互動合力 高質量推進粵桂協作落地見效

2023-07-05 05:49:34來源:經濟日報  

進入“十四五”,粵桂協作步入深層次、寬領域合作發展新階段。2021年以來,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創新成立各級粵桂協作辦公室,在雙方產業合作、勞務協作、消費幫扶、人才互動、社會互動以及打造鄉村振興示范點等形成了強大合力,高質高效推進協作工作落地見效,為廣西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重要貢獻。

2021年6月,廣西壯族自治區設立粵桂協作辦公室。根據資金管理、產業、勞務、消費、人才、社會幫扶等協作任務,合理劃分工作小組,具體落實各項任務。根據協作工作要求,8個協作市、33個縣結合實際,成立了粵桂協作機構。


【資料圖】

2022年,立足粵桂東西部協作“九個一”工作要求,自治區粵桂辦建設了粵桂協作管理信息平臺,圍繞粵桂協作目標任務通過加強重點工作數據、資金項目的信息化管理,提升粵桂協作工作質量和效率,統籌推進粵桂協作重點工作。

管理信息平臺主要設置重點數據管理、協作項目管理2個模塊,每個模塊設置數據分析頁面,對分析后的數據進行數字化、圖表化。一是利用平臺信息化手段,對粵桂協作重點工作月報各項數據進行多向對比,對未達標數據進行自動識別并標記,有針對性地進行分析,明確目標任務,強化責任落實。二是利用管理平臺作為協作資金項目信息交流的載體,加大協作資金項目建設進度、資金支出進度、走訪情況等信息交流的力度,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聯動決策,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利用平臺提高協作資金項目風險管理的能力和水平,通過管理信息平臺,能夠有效、快速地預測、分析、預防和控制協作資金項目建設過程的風險。

站在粵桂協作的新起點,各級粵桂辦搶抓工作重心轉變的新機遇,持續完善粵桂東西部協作工作機制,通過搭建新平臺實現新跨越。

高層互訪制度更加健全。先后聯合召開4次聯席會議,高位推動粵桂東西部協作深入開展,廣西成為新階段全國較早開展東西部協作互訪對接的省份。

謀篇布局更加科學。兩省(區)聯合簽署《“十四五”時期粵桂協作框架協議》,規劃今后重點推進“九大協作”;對框架協議逐條細化,形成《粵桂協作和區域合作工作清單(省級層面)》;出臺《粵桂東西部協作規劃(2021—2025)》,深化拓展產業、就業、消費等重點領域協作;每年簽署年度《東西部協作協議》,推動協作任務走深走實。

結對幫扶更加扎實。積極推動廣東219家學校、101家醫院與廣西202家學校、84家醫院結對;督促指導協作市縣就支教支醫、產業發展、勞務培訓、消費幫扶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幫扶,確保幫扶不弱化、工作不斷檔。

共建產業園區促進產業發展。借鑒廣東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的經驗做法,聯合廣東成立粵桂協作現代農業產業園聯盟,推進“一縣一園”建設,帶動當地產業發展。2022年,新增引導落地投產企業321個,實際到位投資額179.16億元,截至目前,共建產業園區118個(其中農業產業園72個)。

加大招商引資、加強產業協作。積極引進華僑城、深農集團、龍光等重點企業到廣西投資,實施一批現代產業園、幫扶車間、特色種養、農文旅等項目,帶動當地發展壯大產業。同時,開展粵港澳大灣區重點產業招商推介系列活動,持續激勵廣東企業及各類社會資本加大投資力度。2022年,援建幫扶車間378個;幫助農村勞動力就業75.31萬人,其中赴廣東就業26.35萬人。

打造“圳品”品牌及農產品供應大灣區基地。加大冷鏈、倉儲、物流等基礎設施投入,支持建設供廣東供深圳農產品示范基地37個,開展廣西優質產品“圳品”認證156個。利用粵港澳大灣區消費市場大、消費能力強、銷售渠道廣等優勢,加強粵桂產銷對接,助推廣西農業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2021年至2022年累計采購、銷售廣西農畜產品和特色手工藝產品超過440億元;今年1月至5月,達到99.78億元。

(數據來源:粵桂協作工作隊)

(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