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熱頭條丨我國首個220千伏柔性低頻輸電工程在杭州投運

2023-06-30 17:09:01來源:新華財經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新華財經杭州6月30日電(徐梓沐、張蕾、謝浩鎧)6月30日,我國首個220千伏柔性低頻輸電工程在浙江杭州投運。這是當前我國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的柔性低頻輸電工程,實現了杭州富陽、蕭山兩大負荷中心互聯互通,為杭州亞運會主場館所在區域提供30萬千瓦的靈活電能支撐,滿足賽事期間尖峰用電需求。

杭州富陽、蕭山兩個區域分布著多個亞運會比賽場館。“工程在富春江兩岸建設兩座高壓大容量低頻換流站,投運后相當于建立一根連接線,兩個地區富余的電能可以靈活互濟,并具備毫秒級響應能力,能夠大幅提升區域供電可靠性。”國網杭州供電公司運檢部專職許挺說,30萬千瓦,相當于一座100臺中型風力發電機組同時發電,可以滿足炎炎夏日10萬戶家庭同時使用4匹的大功率空調。

“我們將傳統電網50赫茲輸送頻率降至20赫茲,通過降低輸電頻率,可以減少‘輸電阻力’,從而提高輸電容量、距離和效率。除應用于城市內部電網互聯外,柔性低頻輸電技術在大規模海上風電送出、多島嶼互聯等場景下也具有應用前景,特別是在70至200公里海域內有著明顯的經濟優勢。”國網浙江電力高級工程師裘鵬介紹。

目前,我國海上風電送出主要有50赫茲工頻交流輸電和直流輸電兩種方式。由于海底電纜有功功率傳輸受限,工頻交流輸電超過70公里時,電能輸送效率有限;而直流輸電需要在輸電兩側配備大型海上換流平臺,在離岸200公里內的海上風電送出場景下成本偏高。

“工程引入電力電子技術,實現輸電頻率變換,填補了工頻輸電和直流輸電的短板,在大規模海上風電匯集送出、城市電網互聯及擴容、偏遠海島地區供電等方面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在工程投運現場,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維江說。

據了解,我國海上風電建設已逐步向中遠海推進,預計到2030年全國海上風電開發規模將達9000萬千瓦。為解決未來中遠距離海島和海上風電場大容量輸電問題,近年來,國網浙江電力立足科技自立自強,加強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制定“分步走”方案,全面掌握柔性低頻輸電自主核心技術。2022年,在臺州實現35千伏柔性低頻輸電技術示范驗證;今年,在杭州實現220千伏高壓大容量低頻輸電裝備示范驗證,填補了世界柔性低頻輸變電領域的成套設計、設備研制、試驗安裝、啟動調試等技術空白。

編輯:梁曉云

版權聲明:未經新華財經書面授權許可,嚴禁任何個人或機構以任何形式復制、引用本文內容或觀點。

免責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