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男孩被逼吃糞便,家屬已接受道歉,貧困是孩子被霸凌的原因?

2023-07-08 16:43:28來源:育小芽  

男孩被逼吃糞便,家屬已接受道歉,貧困是孩子被霸凌的原因?

山西介休,13歲男孩被逼吃糞便的視頻引發軒然大波。

視頻中,小男孩一邊哭一邊大聲喊:

“不不不,不用,我吃,我吃......”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他那無助而絕望的樣子,戳痛了無數人的心。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小男孩坐在地上,面前放著一個粉色的心形盤子,里面放著糞便。

在周圍人的逼迫下,小男孩一只手抓著糞便往嘴塞,不斷地咳嗽和干嘔。

但一旁的人卻不為所動,有人催促:

“全部塞進去,咬著吃!”

有人發聲逼迫:

“咽了!”

還有人出言幫腔:

“他想要吐出來!”

不知道霸凌者又采取了什么方式逼迫小男孩,小男孩連忙驚恐地表示:

“不不不,不用,我吃......”

看完整個霸凌過程,除了令人作嘔之外,更多的是對霸凌者的出離憤怒。

怎么會有孩子如此之惡?小小年紀怎么能壞到這種地步?

事情發生后,小男孩父親報了警,隨后在公安機關調解下,對方出了45000元和解。

但雙方和解的消息被曝出后,引發了網友們的強烈不滿,很多人都對“達成和解”表示難以理解。

7月5日,孩子父親接受采訪時表示孩子受到刺激仍在醫院治療,并針對和解一事表示否認:

“孩子現在這么個情況,還能和解了?”

“當時是當時,以后是以后。”

7月6日,官方再次通報,詳細說明了事件發展過程,并稱小男孩及其家屬已經接受了對方3人及其監護人的當面賠禮道歉,被霸凌的小男孩也將調整學區就讀,并在學習生活上也將得到當地教育部門的幫助。

看來,和解的事情已經塵埃落地,此事也大概要如此結束了。

貧窮可能是小男孩受霸凌的原因

小男孩受到霸凌后,他的舅媽一直在為外甥的事情奔波。

舅媽在社交媒體上表示,男孩的爸爸是文盲(官方通報中為初中文化),媽媽的文化水平也不高,還給大家拍攝了小男孩的真實家庭環境。

從舅媽發布的視頻可以看到,小男孩家庭情況非常貧困。

從院子到屋里,整個都是破破爛爛,院子里除了一輛農用的三輪車,一輛破舊的電動車之外,都是各種臟亂的雜物。

進到屋內,廚房里簡單破露,沙發也是“歷史悠久”,一看就已經用了很多年。

再看臥室里,一個土炕占去了屋子的絕大多數空間,上面鋪著幾條被褥,應該是全家人都睡在這一個屋里。

觀看家里的裝修和設施,不難發現小男孩的家庭條件很差,幾乎已經到了一貧如洗的地步。

而且有網友爆料,小男孩的母親還是一名精神病人,不是一般的可憐。

7月6日的官方通報中,也說明了小男孩一家為低保戶。

盡管網友們都很憤怒,但這也許就是貧窮者的無奈,否則怎么可能拿到4.5萬元的賠償就和解。

而且,小男孩之所以會遭受霸凌,原因可能也正在于此:

被霸凌的孩子,通常都是那些“看上去好欺負”的,而家庭條件差很容易令孩子產生自卑心理,進而在外表現得軟弱,使其成為校園霸凌的受害者。

而且由于缺乏父母的有力保護,霸凌者的犯錯成本更低,也會提高孩子受到霸凌的概率。

哪些孩子更容易被欺負?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研究報告顯示,全世界每3個學生中,就有1個曾經遭受霸凌。

校園霸凌事件頻發,作惡者選擇誰下手,其實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有跡可循。

正如《我們為什么被霸凌》一書中所說:

被虐兒童身上的氣質,似乎是一種烙印,會吸引“捕食者”。

一般而言,容易被霸凌的孩子往往有如下特點:

1.有生理缺陷,或者存在家庭問題

恃強凌弱是霸凌者的天性,如果孩子有生理缺陷,或者父母有什么不同,都會成為壞孩子嘲笑的對象,并且由于這樣的孩子看起來比較好欺負,會更容易成為遭受霸凌的對象。

年幼的孩子,父母是其唯一的保護神,而一旦失去家庭的庇佑,孩子遭受霸凌的概率就會大大增加。

2.性格軟弱內向的孩子

這類孩子多半都有類似的成長環境:“一味地被要求聽話”。

在與父母反復較量的成長過程中,這些孩子會領悟出一個道理:

面對強者,為了避免受到更嚴厲的懲罰,避免更大的痛苦,就要乖乖聽話。

但當孩子需要較量的對象變為學校里的“校霸”時,這種遇到沖突就妥協的模式,會更容易使其受到霸凌,且常常不敢反抗,也不敢告訴家長。

3.父母關注少的孩子

有些父母對孩子不聞不問,平時甚少給予孩子應有的關心,也會提高孩子遭受霸凌的概率。

當孩子不被關注,甚至被打都不會被發現時,這就等于給了施暴者一個信號:

這個孩子可以任意被欺負和踐踏,因為這樣做,我并不會受到懲罰。

理所當然的,被忽視的孩子,就會容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如何預防孩子被霸凌?

1.給孩子更多關注

作為孩子最堅強的后盾,父母應該給予孩子時時刻刻的關注,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

比如孩子不高興了,父母要隨時與孩子溝通交流,弄明白原因,讓孩子覺得,無論發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會與他一起解決。

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支持,發現自己被愛時,就會養成自信,有信心有底氣,更不容易遭受霸凌。

2.幫孩子養成開朗性格

那些性格孤僻,特立獨行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成為受霸凌的對象。

我們平時要有意識地鼓勵孩子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孩子朋友多,在外與朋友成群結隊,也不容易遭受霸凌。

3.避免對孩子過度打壓

很多孩子之所以面對霸凌不敢反抗,是因為他在家庭中已經習慣了父母的打壓,遇到沖突時習慣性地選擇妥協,短時間內很難進行轉變。

因此,我們平時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給予孩子更多的成長空間,避免對孩子過度打壓,給予孩子說不的權利,培養孩子反抗的勇氣,讓孩子有反抗的能力。

結語:

霸凌事件頻發,其實很多時候都是有跡可循,那些受到霸凌的孩子,或多或少有一些相同的特質。

我們作為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在孩子身邊保護孩子,只有讓孩子變得看起來不那么“好欺負”,才能真正預防霸凌事件的發生。

今日話題:你對這名小男孩的遭遇怎么看?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