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個股 > 正文

當前最新: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在青舉行,給青島農業發展提供諸多機遇

2023-06-17 09:16:33來源: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  

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在青舉行,給青島農業發展提供了諸多機遇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發力“現代設施農業”,輸出“青島模式”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15日至16日,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在萊西市舉行。這是農業農村部召開的第一個以現代設施農業為主題的全國性會議,會上發布了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指導意見和行動實施方案,與會代表參觀了現代設施農業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新金融展示并實地考察,會上還進行了政策解讀和金融產品發布。

察勢者智,馭勢者贏。推進會的召開和一系列政策的發布,標志著現代設施農業發展迎來機遇期。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方面具有厚實基礎和獨特優勢的青島,將抓牢機遇、加壓奮進,繼續走在前、開新局,向全國貢獻更多的“青島模式”“萊西經驗”。

茂芝場現代設施農業產業園占地1500畝,該產業園的連體式避雨大棚是目前北方地區最先進的葡萄栽培模式。 于滈 攝

推進會指出,相比大田農業,設施農業克服了傳統農業“靠天吃飯”的不確定性,通過現代化的設施和技術,實現了農業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對于保障糧食和農產品穩定安全供給、推進農業現代化助力農業強國建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具有重要意義。

青島諸多處于優勢的領域,在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規劃中也得到進一步“點題”,為未來的發展再次注入強心劑。規劃勾勒的藍圖,給青島發展現代設施農業提供了諸多機遇。

比如,規劃提出,建設以節能宜機為主的現代設施種植業,創新研發一批引領性、前瞻性關鍵技術,推進綠色化標準化機械化智能化生產,穩步提升優質果蔬等的供給能力。這正是青島的強項,也是青島重要的發力點。以凱盛浩豐、七河生物等為代表的現代都市型智慧設施農業,正是以智慧化、標準化等為亮點,不僅帶動集體增收、農民共富,也將先進模式向全國輸出。

規劃提出,建設以高效集約為主的現代設施畜牧業,這與青島在畜牧業領域的謀篇布局不謀而合。以九聯集團為例,該公司建設規?;?、標準化肉雞養殖場69座、1200余棟雞舍,帶動農戶2萬余戶,雞肉出口連續13年穩居全國首位;萬福集團建有山東省規模最大、管理先進的祖代種豬場及生豬現代化宰殺車間,日可屠宰生豬6000頭,肉類供應量占青島市場的三分之一……

當前,青島正推動畜牧業向規?;?、標準化方向發展,目前全市共有規模養殖場2800余家,畜禽規模養殖比重達88%以上,發展形成生豬、奶牛、肉牛、蛋雞、肉雞、肉鴨、肉兔七大優勢產業集群,年全產業鏈銷售收入突破900億元。

規劃提出,建設以生態健康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漁業,大力發展工廠化循環水和深遠海大型養殖漁場等設施漁業,積極拓展設施漁業綠色養殖空間。

青島七彩種業科技有限公司墨瑞鱈苗種車間里,40個孵化槽整齊排列,單批次可以孵化魚苗100萬尾。該公司依靠工業化高密度循環水養殖技術,完全實現了墨瑞鱈魚苗的國產替代,被科技成果標準化評價機構評定為國際領先水平。在推進會期間,觀摩嘉賓們紛紛圍住企業創始人宮慶禮,留電話、加微信、談合作,成為青島設施漁業拓展影響力的生動場景之一。

深遠海養殖是青島的強項。當下,青島正逐步建造多船型綜合船隊,打造深遠海養殖全產業鏈條。青島推出的世界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已經成為我國設施漁業一張靚麗的名片。日前,“國信1號”迭代升級的“國信2-1號”“國信2-2號”15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建造簽約,此外,30萬噸級超大型養殖工船研發設計工作已展開。未來,還將不斷迭代優化,計劃投資建成50艘養殖工船,形成總噸位突破1000萬噸、年產海水魚40萬噸、年產值500億元的深遠海養殖船隊,全力打造“藍色糧倉”。

中國前五次海水養殖浪潮都發端于青島,借勢本次推進會提供的機遇,青島將擔當起新一輪海洋經濟發展關鍵引領者、國家藍色糧倉建設重要參與者的重任,讓養殖工船成為中國的一張新名片,為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青島貢獻。

設施農業產業鏈的配套建設,對于完善產地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有效減少糧食和“菜籃子”產品的產后損失和流通環節浪費,為構建雙循環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對此,規劃提出建設以倉儲保鮮和烘干為主的現代物流設施的重點任務。

孟夏時節,董家口經濟區冷鏈物流基地項目正加速建設中。項目規劃總面積12.26平方公里,總投資330億元,項目建成投產后,年卸港量高達300萬噸、交易額突破600億元,可實現稅收80億元以上。該項目著力打造“中國北方漁都”“世界深藍漁港”,提升青島漁業的國際競爭力,打造面向東北亞、輻射全國的國際化水產品交易中心和冷鏈物流基地。這是青島發力設施農業產業鏈配套建設的生動縮影。

現代設施農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資金保障。此次推進會要求,各地要強化政策支持引導,通過投資補助、貸款貼息、專項債券、設立基金等多種方式加大投入,引導社會資本積極投資建設現代設施農業,主動協調相關部門降低準入門檻。青島在這方面也進行了有效探索,形成可供復制推廣的“青島模式”。例如,萊西產芝湖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創新“共富公司”模式,街道國有平臺公司參與,村集體合作社入股,引進紅色合伙人等社會資本,推動社會資本下鄉、年輕人才返鄉,促進設施農業、鄉村旅游等產業振興,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通過“共富公司”,1200畝大棚均已承包到村民個人,年銷售額達到1.2億元,農村人均收入從2017年的2萬元增加到現在的6萬元。類似產芝湖的成果,在青島不勝枚舉。

機遇在手,路在腳下。此次全國現代設施農業建設推進會的召開和一系列政策的發布,讓青島設施農業發展迎來最好的機遇期。青島正抓住機遇、彰顯優勢,在現代設施農業建設上,以硬實力體現城市的擔當。(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李德銀)

青島日報2023年6月17日2版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