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北京胡同治理:強健老城生命骨架,打造最美人文街巷

2023-08-06 10:40:16來源:騰訊網  

原標題:

北京胡同治理:強健老城生命骨架,打造最美人文街巷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丹丹 賴志凱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熙熙攘攘的北京東四南大街拐進內務部街,環境一下子安靜下來。青磚灰瓦間,胡同里看不見擁擠的汽車,路面寬敞整潔,老人在家門口聊天,小孩子在胡同里盡情地玩耍。

近年來,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街道的內務部街先后經歷了兩輪環境整治提升,治理違規“開墻打洞”、便民服務設施欠缺、停車秩序混亂等問題,街巷環境全面提升。

曾經的內務部街被沿街見縫插針的違法建設、違規“開墻打洞”門臉擠占得寬窄不一,沿途一半道路停滿了居民私家車,僅剩的一半道路還要承受上學放學的通行壓力,臟亂、堵車更是司空見慣。

自2017年以來,內務部街持續開展街巷治理,逐步恢復了胡同傳統風貌。朝陽門街道辦事處主任高洪雷介紹:“為了消除房屋安全隱患,恢復老北京胡同風貌,我們首先針對內務部街的違規‘開墻打洞’進行封堵治理,內務部街30處違規開墻打洞門面在3天內全部完成封堵。”

內務部街經過多次環境整治提升改造,胡同面貌發生了非常大的改變,但停車秩序卻成為了制約胡同環境的一大問題。2023年6月,伴隨著立體停車場的投用,居民剛需停車遷移出去,內務部街成為東城區第44條不停車胡同。

“現在有了立體停車場,每次回家再也不需要在胡同里‘搶’車位了,胡同里面一下子豁亮了,鄰居之間更和睦了。”在東城區內務部街生活了近30年的王先生說。

此外,隨著垃圾分類的推廣,胡同里的垃圾分類問題成為了新的難點。由于胡同平房區的特點,工作之初就面臨著“桶站選址難”“轉運效率低”“居民垃圾分類主動性不強”的三大難題。如今走在內務部街胡同里,胡同里干凈整潔卻看不到一處垃圾桶站,這是如何做到呢?

高洪雷介紹:“自垃圾分類開始以來,內務部街,與街道其他平房區胡同一起,果斷推行“垃圾不落地+垃圾分類”的巡回收運模式,通過‘全面撤桶、巡回收運、分類投放、互相監督’的‘不落地’分類收運形式,進一步改善整體人居環境。”

實施“垃圾不落地”后,胡同內不設垃圾桶站,環衛工人的垃圾車每天按照固定的時間點到各家各戶門口收垃圾,居民聽到環工人吹出的哨聲,自行出來將垃圾分類倒入垃圾車內。

類似內務部街這樣的胡同,越來越多地在東城區涌現。東城區城管委副主任王濤介紹:“全區178條大街、982條背街小巷分批次完成整治提升,123條背街小巷實現架空線清零,44條胡同實現‘不停車’,雨兒胡同等10條胡同成為北京‘最美街巷’,近百處‘美麗院落’精彩亮相。”

來源:工人日報客戶端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