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基金 > 正文

《“不屈的力量 英雄的贊歌”——尋訪抗美援朝老兵》系列報道丨曹佃崇:軍號聲仍在我耳邊回蕩

2023-08-28 09:28:40來源:宿遷網  


(相關資料圖)

“我十八歲那年參軍,成為一名光榮的戰士,至今覺得當年的選擇是非常正確的!”8月23日,筆者在宿遷市宿城區龍河鎮祠堂村見到了91歲的抗美援朝老兵曹佃崇。

1932年,曹佃崇出生在宿遷農村的一個普通家庭,在家人的照料下,他成長為一位壯實的青年。“我要到部隊去,我想為國家奉獻自己的青春!”1950年,曹佃崇懷著一腔熱血,毅然決定參軍入伍。

進入軍營后,曹佃崇一心想做一名尖兵,積極參加部隊的訓練。冬天,寒風變成鋒利的“刀”,吹裂了他的臉;夏天,驕陽將曹佃崇的皮膚曬得烏黑發亮……在長達兩年多的訓練中,曹佃崇咬緊牙關,刻苦訓練,將自己鍛煉成一名肯吃苦、敢作戰的鋼鐵戰士。曹佃崇說:“抗美援朝戰爭開始的時候,我一心就想著有一天可以到朝鮮為祖國而戰。”在保家衛國的信念支撐下,曹佃崇在摸爬滾打的訓練中練就一身過硬本領,隨時準備為國而戰。

1953年7月13日,金城戰役打響。戰斗開始的當天中午,曹佃崇所在的營區傳來一陣緊急集合的哨聲。“全團集合,入朝戰斗!”只聽一聲令下,戰士們連夜坐上了開往朝鮮的火車。聽到命令的那一刻,曹佃崇內心“咯噔”了一下,長期的艱苦訓練就是為了此刻,這讓他激動得喘不過氣。

“我們是從鎮江坐火車出發的,坐了好幾天的火車才到了鴨綠江江邊,到達戰斗區域附近已經是7月20日。”曹佃崇當時被分配到炮兵連,成為一名炮兵。在戰場上,炮兵的主要任務是摧毀敵方炮兵和指揮機構,殲滅敵方有生力量,封鎖敵方交通樞紐,破壞敵方工程設施等。“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大部隊作掩護,我也隨時準備為祖國犧牲自己。”曹佃崇說。

1953年7月27日,《朝鮮停戰協定》簽訂。當聽到廣播中傳來戰爭勝利的消息,曹佃崇心里激動萬分。雖然戰爭結束了,但曹佃崇所在的部隊沒有立刻離開朝鮮。在朝鮮駐防的歲月里,給曹佃崇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各種軍號聲,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在軍號聲的引領下,曹佃崇每天都認真完成各項任務,從不懈怠。

1957年,曹佃崇回到家鄉,投身于農業生產建設。“回到家鄉之后,我主動申請成為生產隊的隊長,帶著村民們干活掙工分。”曹佃崇說,部隊教會了他很多寶貴的品質,他也帶著部隊的優良作風,帶著群眾治家致富……

改革開放以后,村民的生活也過得越來越好,曹佃崇一家從村里搬進了鎮上的小區。現在,他每天吃完早飯,還會到鎮上的集市轉一轉。“我現在年齡大了,耳朵有點不好使了,但是我好像還能聽到起床號、熄燈號、沖鋒號等各種軍號聲,我仿佛仍站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保衛祖國的和平與安寧……”曹佃崇說。(徐歡 丁遙)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