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究 > 正文

“廣東好人”劉會峰:細流匯聚江海 小善成就大愛

2023-07-10 09:17:43來源:深圳商報  

深圳新聞網2023年7月10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何鑫)“這個世界的改變,不是一個人做了很多,而是大多數人做了一點點。”前不久獲評2023年第二季度“廣東好人”的龍華區慈善會執行副理事長劉會峰的微信朋友圈,這樣一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15載慈善路,從剛出校園的青澀到邁過而立之年,給人印象嚴謹、細致、務實的劉會峰把人生最寶貴的時間獻給了這份崇高事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從零起步,構建龍華特色慈善運營模式

2016年5月6日,龍華區慈善會正式掛牌,劉會峰被聘為首任秘書長。劉會峰回憶,作為龍華區政府和社會的“愛心橋梁”,秘書處想方設法與外界構建穩定信任合作關系,建成區直部門、愛心企業、熱心市民、社區及社會組織參與慈善的渠道。

在劉會峰帶領下,區慈善會形成了“三位一體”龍華特色慈善運營模式。其中,在深圳首創“社會企業+福利彩票”運營模式,打造公益服務站多功能陣地;引入社工機構和專業公益組織,打造特色化社區公益體驗空間,一站一特色滿足轄區居民的多元化、個性化、專業化服務需求。

據介紹,劉會峰深耕公益慈善行業15年,曾先后就職于國際兒童慈善機構中國總部、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參與創立全國首個公眾參與的“藍色行動”。

扎根社區,搭建公益互助體系

在龍華慈善行業,“聚善家園”是一個知名度較高的慈善項目。

“聚善家園”項目將每個月最后一個周日定為龍華“聚善日”,廣泛動員社區居民開展公益集市活動,將生活物資、衣服玩具等閑置用品捐贈給困難家庭,搭建社區居民互助的公益服務體系。

劉會峰表示,當時策劃這個活動,目的是激發全社會力量,讓更多人參與慈善事業。因此,我們將“跳蚤市場”模式和慈善超市、慈善銀行等相結合,整合社區閑置資源,打造”一核四維多元”的社區慈善模式。

目前,“聚善家園”項目不斷優化,建起“四個一”平臺:一個空間(聚善空間)、一支隊伍(聚善義工)、一個日子(聚善日)、一只基金(社區基金)。其中,已建立“聚善空間”5家,并將“聚善空間”模式帶到龍華對口幫扶的廣西鳳山縣,推動基層社區黨委牽頭成立23只“社區基金”,擁有一支200人的聚善義工隊伍。

愛心長跑,五年守望助孤兒戰勝病魔

五年如一日關愛孤兒陳英梅,先后籌集善款近80萬元幫其換腎救命……這對于曾身患尿毒癥的陳英梅來說是一個奇跡,而對于劉會峰而言則是一次壯舉。

陳英梅父母從廣西來深務工,她出生后不久,母親不辭而別。2016年3月,陳英梅被診斷為尿毒癥,父親四處借錢治病,但突然因病離世,她孤身一人與命運抗爭。得知陳英梅的不幸遭遇后,劉會峰四處奔波為其籌款治病,前后籌集到近80萬元。最終,陳英梅在多方支持下成功換腎,如今已順利入學。

劉會峰還把龍華的大愛播撒到廣西大山深處,為當地留守老人送棉衣、為低保戶修繕漏雨茅屋,同時策劃“紫東鳳精準扶貧計劃”公益慈善項目,將2000個裝有棉衣、保溫杯、視頻機的“長者溫暖包”,送到廣東紫金和廣西東蘭、鳳山的百歲老人手中。如今關注長者、孤殘、衛生、教育、住房和消費扶貧“六位一體”的“紫東鳳精準扶貧計劃”升級為社會關愛體系,成為龍華幫扶品牌。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