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最資訊丨競逐萬億級智能物聯新賽道 杭州打造“中國視谷”產業新地標

2022-11-28 09:30:55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從濱江出發,沿著時代大道一路向南,穿過冠山隧道后,便可看到“中國視谷”四個字。今年10月,杭州在湘湖院士島正式啟動“中國視谷”建設,未來杭州構建智能物聯萬億產業生態圈的布局也將從這里鋪展開。

智能物聯的賽道正迎來黃金十年,從國內看,北京、上海、深圳均在重點發展智能物聯產業。在北京大學信息技術高等研究院副院長羅偉節看來,眼下智能物聯的江湖群雄競逐、風云正起,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城的杭州,此時創建“中國視谷”恰逢其時。


【資料圖】

杭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首次提出“智能物聯”,明確打造以視覺智能為引領的產業生態圈,“中國視谷”則是杭州打造萬億級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的標志性工程。

依據近日發布的“中國視谷”建設藍圖,中國視谷建設將以視覺智能產業為核心,實現“數字安防-視覺智能-智能物聯”的集群躍升,促進高端要素集聚,塑造城市產業經濟地理新標識。

“從國家戰略看,加快培育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打造具有辨識度的城市產業地標是重要趨勢。在這一趨勢下,杭州正以數字安防產業為基礎,聚力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前瞻性戰略性產業,謀劃打造世界領先的萬億級智能物聯產業集群。在這過程中,杭州有望以‘中國視谷’為載體,打造智能物聯賽道中的杭州旗幟。”羅偉節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

以視覺智能產業為核心的“中國視谷”該如何建設?從數字安防產業躍升到智能物聯產業背后有哪些啟示和意義?帶著以上問題,近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了杭州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產業機構及企業,探尋建設“中國視谷”的杭州邏輯。

塑造城市經濟地理新地標

天時地利人和,是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辦公室主任陳紅丹對杭州創建“中國視谷”的形容。

在陳紅丹看來,杭州并不是很多人所認為的“只有互聯網”,杭州數字安防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均走在全國前列,這些產業優勢疊加“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新制造計劃”的發展機遇,促使杭州加快推動“數字安防-視覺智能-智能物聯”的產業躍遷。

自去年以來,杭州陸續發布《杭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國視谷”建設方案》等重要文件,針對視覺智能(數字安防)產業編制了“一鏈一團一方案”和“五圖五清單”,在視覺智能(數字安防)產業鏈提升、標準體系建設、實體項目攻關等方面,為視覺智能產業的發展和“中國視谷”的穩步建設注入“強心劑”。

今年年初召開的杭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智能物聯”首次被提出,“中國視谷”作為杭州打造萬億級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的標志性工程,迎來了最好的開建契機。

今年9月底,杭州市召開以“高水平重塑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為主題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打造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作為重點工作再次被提及。杭州建設“中國視谷”又多了一層深刻含義。

“很多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都會遭遇瓶頸,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數字經濟也一樣。杭州布局智能物聯就是在尋求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機遇。‘中國視谷’將是杭州搶抓智能物聯產業風口、高水平重塑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的重要落子。”陳紅丹解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一面鮮明的旗幟來提升杭州智能物聯產業的辨識度和影響力。建設‘中國視谷’就是要打造這樣一面旗幟,建設一個經濟地理新地標,進而形成產業的集聚效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以建設“中國視谷”經濟地理新地標為牽引,杭州將以視覺智能產業為核心,以“一園窗口、四區協同、全域聯動”為主線加快建設“中國視谷”,計劃打造國內領先、全球重要的視覺智能產業技術策源地、企業集聚地、人才最優地。

對于這一布局,羅偉節表示,近年來隨著數字安防領域產業資源日益集聚、協同模式日趨高效,在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新標桿方面,已逐漸探索出了具有鮮明辨識度的“杭州模式”。

在“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的主基調下,杭州也需在創建“中國視谷”的過程中,尋找到培育智能物聯產業集群的新模式、新路徑,為提升杭州數字經濟發展硬核實力、打造萬億級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提供關鍵支撐,也為國家數字產業集群培育工作提供更生動的實踐典型和借鑒樣本。

突破產業發展新賽道

推動“數字安防-視覺智能-智能物聯”的產業躍遷,是杭州建設“中國視谷”的目標之一,這背后是對杭州豐富產業形態的綜合考量。

在安防業界流傳著一句話:全球安防看中國,中國安防看杭州。如果把安防行業比作一方江湖,杭州安防在經過十余年發展后,門下“高手如林”,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一大批領軍企業集聚深耕,扛起了國內安防行業市場份額以及技術發展的兩面大旗。

但這些亮眼成績背后,有著“隱憂”。

從產業規模看,杭州數字安防產業集群有沖擊“世界冠軍”的實力,這也是杭州創建“中國視谷”的重要底氣。值得深思的是,基于安防產業成熟度高,但空間容量和產業發展受限的實際情況,杭州的數字安防產業雖然做到了全球領先,但近年來核心產業產值增長速度持續放緩,未來憑何去打造萬億級別的產業集群?

“近幾年來,隨著5G、AI、云計算等新興技術與安防行業的高度融合,傳統安防產業的邊界在持續擴大,各行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新的市場需求不斷涌現。就此趨勢而言,視覺智能將不斷賦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亟待開拓。例如在智能制造領域的工業視覺檢測,未來整個智能化系統的70%也將來自工業視覺,在醫療領域,智慧醫療的市場需求也在不斷增長。如果杭州能把握住這些領域的發展,未來的產業想象空間可能還要超過萬億元。”羅偉節表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從產業基礎來看,目前杭州形成了完善的數字安防上下游產業鏈和數字安防生態。在杭州深入推進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和治理數字化過程中,城市大腦、各類產業大腦的建設,未來工廠、數字工廠、未來市場的打造,為杭州積極拓展數字安防產業邊界,加快視覺技術在工業視覺、智能制造、智能家居、醫學影像等領域的融合應用,提供了豐富的場景支撐。

“中國視谷”具備數字安防、計算機通信電子、數字文娛/智能家居三大重點領域,儀器儀表、特殊成像兩大優勢領域,以及智能醫療、自動駕駛、虛擬現實、視頻會議系統、工業視覺五大新興領域的產業基礎。未來,數字安防、網絡通信、智能家居、智能儀器、特殊成像、工業視覺、智能醫療、自動駕駛、混合現實及元宇宙、新一代視頻會議終端等10大重點領域都有望成為杭州取得突破的重要賽道。

身處“中國視谷”建設腹地的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杭州工業3D視覺領域的代表性企業,是國內工業3D視覺領域最早的開拓者之一。在先臨三維精度測試間,擺放著一輛真實的汽車,用于企業研發3D掃描儀的精度測試。隨著技術人員手持3D掃描儀緩緩地掃過汽車表面,電腦屏幕上實時顯現出汽車的3D模型。

在先臨三維的齒科數字化展示中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看到了口腔可視化接診流程。隨著口內掃描儀在患者口內輕掃,牙齒狀況便實時顯示在屏幕上,并建立起真實的3D數據模型。

“先臨三維專注于高精度三維視覺技術的研發及應用,一方面深耕齒科數字化領域,為口腔醫療機構提供可視化接診及治療(修復、正畸、種植等)數字化解決方案,另一方面也積極拓展3D掃描業務,主要為汽車工業、航空航天、新能源、重工制造等行業,提供設計和視覺檢測的高精度3D數字化解決方案。”在參觀企業過程中,先臨三維執行總裁黃賢清介紹。

黃賢清表示,先臨三維將進一步加大和提升公司的研發投入和產能,擬投資建設高精度三維視覺技術研發及產業化基地,進行高精度三維視覺技術軟硬件產品的升級研發和規模化生產。

在智能醫療領域,數字經濟的資源稟賦,使得杭州在“IT+BT”領域匯聚起一批前沿科學家和優質企業。

在杭州智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楊楚虎看來,杭州在“IT+BT”領域已經形成生態優勢,尤其在近兩年風頭正熱的AI醫療影像領域,杭州有較好人工智能產業基礎提供技術支撐,在產業鏈下游,杭州也擁有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等一批醫療機構提供市場支撐,杭州可抓住這一產業趨勢,在相關領域進行重點布局。

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

劍指國家經濟地理新地標,“中國視谷”已具有較好的基礎優勢。相較于武漢的“中國光谷”、合肥的“中國聲谷”,“中國視谷”在質量規模上已經領先。

多位受訪專家也指出,現階段對標上述國字號產業基地,“中國視谷”在客觀上還存在發展的諸多差距與現實問題需要解決。具體表現為跨界協同創新生態系統尚未形成、缺乏頂層規劃支撐、視覺智能應用空間有待挖掘、缺乏有效的人才培養體系等。

參照國內其他城市先進經驗,打造跨界協同創新生態系統是目前“中國視谷”建設需要著力推進的核心要義,這要求杭州在推進“中國視谷”過程中,既需要不斷增強區域對企業、人才、資本等要素集聚的吸引力,更需要不斷增強產業要素之間的協同關系,尤其是打破要素間自由流動的現實阻礙。

現階段應如何保障產業要素之間的協同效應?杭州的做法是推動“中國視谷”與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同步推進。這也是“中國聲谷”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形成具備獨特競爭力的產業生態的經驗做法之一。

中國工程院院士高文也曾在采訪中強調,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是打造跨界協同創新生態系統的重要支撐平臺。由北大信研院聯合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十多家數字安防(視覺智能)領域相關企業和機構共同成立的浙江省智慧視頻安防制造業創新中心,被視為杭州爭創國家級制造業創新中心的“種子選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作為杭州數字安防產業集群的促進機構,浙江省智慧視頻安防制造業創新中心自成立以來便一直在杭州視覺智能產業集群中發揮著“樞紐點”“粘合劑”“孵化器”的作用。

“近年來,促進機構在關鍵共性技術研發、提供公共服務、共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交流合作等層面持續發揮作用。”羅偉節表示,通過梳理產業鏈斷鏈斷供風險點、開展產業鏈關鍵環節攻關、開展產業研究工作、推進多渠道溝通協作等,創新中心在探索有益產業沖擊“世界冠軍”的集群運營模式方面,已經積累了可供借鑒的發展經驗。

在開展產業鏈關鍵環節攻關上,創新中心牽頭組織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新華三等企業實施4個公共服務平臺和14個實體項目,并在智慧園區、智慧農貿、智慧安監、工業檢測、智能制造等領域實現產業化應用。

羅偉節還指出,創新中心即將開展國家視覺智能創新中心申報工作,并將運行實體空間落地于杭州高新區(濱江)蕭山特別合作園,作為“中國視谷”標志性成果,提升“中國視谷”影響力。

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文件顯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應聚焦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發供給,打通技術開發到轉移擴散到首次商業化應用創新鏈條的關鍵節點。因此,如何打通關鍵節點,為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現代化賦能,為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和“重要窗口”建設提供強大技術支撐,是浙江省智慧視頻安防制造業創新中心面臨的重點問題。

羅偉節表示,創新中心將以構建和完善基于視覺智能技術的產業生態為目標,在“固基座、建平臺、強應用”等方面精準發力。在聯盟運營方面,將聯合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廣泛吸納視覺智能產業相關的企業單位和科研機構;在整體技術路線設計方面,組建專家團隊深入調研走訪企業,梳理產業鏈斷供短鏈風險點,逐步明確亟須攻關的關鍵共性技術,賦能產業高品質發展。

目前,浙江智慧視頻安防制造業創新中心的建設布局、攻關領域,與杭州打造智能物聯產業生態圈的產業發展方向一致。未來,創新中心在爭優過程中,或將推動杭州智能物聯產業技術與商業應用更上層樓。

關鍵詞: 智能物聯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