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世界實時:2000員工集體討薪!造車新勢力又倒下一個

2023-07-01 14:41:15來源:互聯網品牌官  

2000員工集體討薪!造車新勢力又倒下一個

作者 |?李大為? ? ?來源 |?互聯網品牌官


(資料圖片)

扛不住壓力,愛馳汽車也走到了行將崩潰的邊緣。

日前,社交媒體上流傳著一篇《呼喚正義!近2000家庭向愛馳汽車集體討薪》的文章。根據描述,愛馳汽車有接近2000名員工被拖欠工資,相關訴求也遭到了公司方面的無視。

▲?圖源:新浪微博

甚至有不少內部人士還表示,在公司的大群中發消息,管理層均沒有正面回復。一時間,關于愛馳汽車爆雷的論調再次出現。

當然就實際來看,愛馳汽車在這場無情的車企淘汰賽中,的確困難重重。

愛馳汽車,又爆雷了

萬萬沒想到,在此前愛馳汽車被曝出員工需要自費墊付社保和公積金之后,還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再次爆雷。

▲?圖源:愛馳汽車官方微博

關于無視訴求、拖欠工資的種種行為,愛馳汽車的員工們在文中提出了三點訴求:補發工資的時間和具體方案、直接透明的溝通渠道、保證工資全額交付并補償相應損失。

很顯然,愛馳汽車的拖欠工資事件已經愈演愈烈。員工得不到任何回復,工資和社保也已經中斷,正處于無休止的居家辦公狀態。截止到目前,愛馳汽車官方并沒有對這篇文章進行正面回應。

值得一提的是,近2000愛馳汽車員工在文中最后一段如此寫道:“請不要讓我們的訴求和呼聲被忽視,不要讓我們的痛苦和困境繼續被深埋。”

事實上,除了最近的這次小作文討薪事件外,早在前幾個月愛馳汽車就已經出現了各種狀況。

有內部員工表示,從今年3月開始公司的薪資發放就變得不正常。先是發布了工資延遲發放的通知,雖然3月社保正常繳納,但到了4月份工資和社保均已中斷,甚至還要求員工自行墊付社保和公積金。

▲?圖源:新浪微博

而在工資接連發放不出來的節點,愛馳汽車還以電力系統升級維修為由要求總部全體員工居家辦公。

盡管已經走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但愛馳汽車仍然嘴硬堅稱:“雖然工資延遲發放,但公司運營一切正常。管理層正在多方籌集資金,一旦資金到位,就將補齊所有延遲的工資和福利。”

打臉的是,在愛馳汽車APP上多個板塊內容都已被清空,甚至就連位于上海的辦公室也已退租。

糟心事兒一件接一件,這個曾經和蔚小理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造車新勢力,很明顯是要淹沒于這場車企淘汰賽中了。

為何一步步淪落至此?

作為眾多造車新勢力當中的一員,愛馳汽車開局稱得上是光鮮亮麗。

公開資料顯示,愛馳汽車成立于2017年2月,由在奔馳、一汽和沃爾沃擔任過高管的付強創辦,前期還挖來了給奧迪做出Quatrro系統的四驅之父擔任首席產品官。

2019年7月,愛馳汽車以17.47億的價格收購江鈴控股50%股權并獲得了汽車生產資質,同年12月首款量產車愛馳U5正式上市,售價在19-29萬元之間。隨后幾年更是接連獲得騰訊投資、寧德時代等多個投資機構的青睞,融資不斷。

▲?圖源:愛馳汽車官方微博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彼時正是各大造車新勢力競爭激烈時期。由于自身定位不明確且缺少核心競爭力,愛馳U5表現遠不及預期。

數據顯示,2020年愛馳汽車銷量2600輛,2021年3011輛,2022年前8個月則銷售了2824輛,還不如很多新勢力半個月的銷量。

雖然公司高管也多次表示將會重新定義產品、快速迭代技術等,在2022年10月也推出第二款量產車型U6。然而據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一季度愛馳汽車的總銷量只有92輛,已經被徹底歸類到“其他”陣營。

▲?圖源:付強微博

究其原因,除了競爭日趨激烈的外部環境外,愛馳汽車走向衰落要怪只能怪自己。

以造車新勢力蔚小理為李,每個品牌幾乎都有自己擅長的方向,例如蔚來的服務、小鵬的操控和理想的家用,但提起愛馳汽車幾乎沒有人能夠說出其身上最明顯的標簽。

沒實力,又講不出好故事,愛馳汽車的頹勢就很難再掩蓋了。而這恰恰也會讓公司陷入一種惡性循環:車賣不出去、投資機構沒信心、資金鏈出狀況、更沒有能力去迭代新品。

對愛馳汽車來說,如果能夠融到錢或許還有一線生機。但在慘淡銷量的背景下,又有哪個機構敢站出來接飛刀呢?

車企淘汰賽,

還有品牌將會倒下

就近來看,在諸多造車新勢力當中,前不久被法院立案破產清算的拜騰汽車就是前車之鑒。

作為曾經和蔚來、小鵬和威馬并稱國內造車新勢力“四小龍”之一的拜騰汽車,起點比愛馳汽車不知道高多少。不僅有各方業界大佬的加入,同時還和南京市政府深度合作,但最終也未能在這場殘酷的汽車淘汰賽中存活下來。

幾年時間便燒光了84億資金,始終停留在PPT階段,未能成功造出量產車,這就是拜騰汽車令人唏噓的結局。

▲?圖源:拜騰官方微博

更早之前還有威馬汽車、天際汽車等,接連被曝出工廠停產、停薪留職等負面傳聞,被稱為老頭樂之王的雷丁汽車甚至連創始人都已經逃到了海外。

很顯然,曾經不斷涌入造車新勢力的汽車賽道,淘汰賽正在加速。

據統計,僅2020年國內入局汽車賽道的新勢力場就超過了100家,然而過去幾年倒閉的廠商已經超過半數。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場車企淘汰賽還只是一個開始,接下來的新能源汽車賽道將會持續向頭部靠攏,最終形成“強者恒強”的局面。

事實的確如此。根據此前乘聯會所發布的數據顯示,5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中比亞迪、埃安和

特斯拉

位列前三,三者銷量之和更是占據到了整個行業的半壁江山。

▲?圖源:特斯拉官方微博

再加上整個行業的不斷內卷,各大車企也都拿出了看家本領,希望能夠進一步搶占市場。

對巨頭們而言,靠著長期深耕已經形成了規模效應。成本低、銷量高,能夠源源不斷的為公司輸血,從而支撐未來持續的研發和創新。

反觀那些步履維艱的小眾新勢力,在巨頭廝殺的過程中,逐漸成為了炮灰。

正如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口中所說的:“新能源汽車是一場技術革命,未來只有具備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活下來。”

*編排 |?三木? 審核 |?又耳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