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 正文

原來牛郎就在嘉定,織女在太倉!!!

2023-08-22 13:03:07來源:騰訊網  

又是一年七夕節,

你也許想不到,

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傳說,


【資料圖】

竟然跟嘉定有關!

太倉市城廂鎮有個黎明村,解放前叫黃姑塘村。牛郎織女的傳說盛于隋唐。宋朝時,這里建造了一座牛郎織女廟,由于“黃姑”是“牛郎(牽牛星)”的別稱,所以,這座廟又稱為“黃姑廟”。

封建時代,男女授受不親。有個姓范的書生來到此地,見一廟供奉青年“男”“女”,看不慣牛郎織女朝廝暮守,就在廟宇的墻壁上題詩一首:“商飆初至月埋輪,烏鵲橋邊綽約身。聞道佳期唯一夕,因何朝暮對斯人。”

鄉人認為在理,于是就把瀏家港當作銀河,把牛郎和神牛像遷到對岸,另建黃姑廟(俗稱牛郎廟),面朝西;先前建的黃姑廟則改作織女廟,面朝東。隔著幾里寬的瀏家港,遙遙相對,像天上的牛郎、織女一樣隔著銀河。

《蘇州府志》《太倉州志》和《鎮洋縣志》等地方志記載:“織女廟在太倉州(城)南七里黃姑塘,宋咸淳五年建,嘉定知縣朱象祖重修。”

南宋時,嘉定人龔明之的《中吳紀聞》中記載了牛郎織女廟:“昆山縣東三十六里,地名黃姑,父老相傳,嘗有牽牛織女星精降于此,織女以金篦劃河,河水涌溢,牽牛因不能渡,今廟之西有百沸河,分人異之,為之立祠。”

南宋嘉定十年(1218),嘉定設縣,2個廟都劃在嘉定境內。明弘治十年(1497),設立太倉州,織女廟所在地又劃歸太倉。這樣一來,牛郎在嘉定,織女在太倉。如今,黃姑村的所在地屬昆山。

在距離嘉定工業區北區10公里外的太倉南郊勝昔村,這里坐落著一座從黃姑塘遷址而來的織女廟。織女廟,外觀上看,兩間低矮的普通平房,完全不像一座廟。但這里卻供奉著織女娘娘和牛郎的神像,織女鳳冠霞帔,牛郎身著藍色披風,兩人在鵲橋相會,手系花球,情牽一線。

如今,黃姑塘河面上,兩座小橋并肩而立,只剩下兩個橋墩和一塊石板,石板的側面依稀可見“黃姑塘橋”“道光十五年”等字樣,另外還有解放后刻的第一橋三個大字。而原來的織女廟大門朝東,主體建筑有東西兩進,還有隔廂,廟前的場地要有6畝,每逢七夕舉行乞巧會時,廟會活動時,有的從水路來、泊舟在廟旁的黃姑灣,有的從陸路步行來,家境富裕的乘黃包車來。六畝大的廟場上有棵銀杏樹,樹下有小熱昏、賣拳頭、猢猻出把戲,有賣酒菜、餛飩、汽水的,燒香的加上買東西的約千余人。

▲只剩下一塊石板的黃姑塘橋,橋下就是黃姑塘

關于黃姑村和黃姑廟,《嘉定縣志》載有縣丞李玉森詩《泊舟黃姑灣》:“十八灣頭路,寒宵一棹橫。漁燈連夜市,譙鼓動江城。薄祿青云遠,羈愁白發生。不隨陶令去,空有故鄉情。”

清代,嘉定人孫致彌也有一首《舟過黃姑灣》:“織女祠邊江岸回,蒲帆恰受午潮催。小桃花放笑春晚,新燕子飛沖雨來。”

清嘉定人王鳴盛詩云:“繡鴨沖破飛復還,夕陽溝水響潺潺,棹歌煙里唱歌去,行盡黃姑十八灣。”

為什么江河海口的嘉定、太倉會有牛郎織女的傳說?有學者分析,這里自古盛產糧棉,人們過著男耕女織的生活,和牛郎織女的生活一致。同時,由于水路便利,不少人去海外運輸、經商、出海捕魚,海途遙遙,男人出海,女人在家翹首相望,一年一會就像每年七夕牛郎織女鵲橋相會。

除了嘉定、太倉

全國還有8個牛郎織女傳說的發源地

山西和順縣

山西和順縣,2006年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稱號,2008年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保護名錄。

和順縣松煙鎮的南天池村海拔1350米,氣候涼爽,境內泉眼豐富,四季不息。村境四周山峰常年云霧繚繞,恰似人間天上。以南天池村為軸心,半徑2-3公里之內,傳承著許多與故事相關的古地名與景物名稱達15處之多,比如牛郎峪村、牛郎溝、天河池、南天門、簪峪、天河梁等。這些地名經過當地百姓歷代相傳,形成了一條完整而系統的情節鏈,與傳說故事的情節和細節相互呼應。

山東沂源縣

山東沂源縣,2007年獲“中國牛郎織女傳說之鄉”稱號,2008年列入國家第二批非物質保護名錄。

早在唐代,沂源縣燕崖鄉大賢山的沂河東側的山崖上修建了織女洞,到了明代萬歷年間在沂河對岸修建了牛郎廟,形成傳說與地貌相一致的文化。2008年8月6日首屆中國(沂源)牛郎織女七夕情侶節在沂源縣舉辦。

西安市長安區

長安區斗門街的“牛郎織女傳說”,已入選2010年5月16日公布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推薦項目名單(擴展項目)》名單。

據《漢書·武帝紀》記載,漢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為討伐西南諸國,在長安斗門灃河東岸開鑿昆明池,訓練水軍,并在池畔東西兩側分別立牛郎、織女石像,隔河相望。這是漢武帝為映照天上的銀河而立。這是文字記載中早期的“牛郎織女”人文景觀。

河北邢臺

河北邢臺,2006年獲“中國七夕愛情文化之鄉”稱號并列入省級保護名錄。

邢臺天河山生態旅游區有天河梁、老牛巖、牛郎莊、織女峰、鵲橋等大量有關牛郎織女的傳說和人文遺跡。值得一提的是,邢臺天河山生態旅游區在天河梁東邊,山西和順縣松煙鎮的南天池村在天河梁西邊,二地相隔僅20公里。

河南南陽

河南南陽,2007年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原古典神話流變論考》中說:“牛郎叫如意,是南陽城西桑林村的人,織女從天上來到人間,與牛郎成親,親手教南陽一帶的姐妹們學會養蠶、抽絲、織綢緞”。

河南魯山

河南魯山,2009年獲“中國牛郎織女文化之鄉”稱號。

牛郎名孫守義,家住魯山縣辛集鄉魯峰山西南腳下的孫義村。該村現有人口上千,80%姓孫,均自稱為“牛郎孫”,尊牛郎為老祖爺、織女為老祖奶,每年祭祖。在魯山周邊有關牛郎織女故事的遺跡有十多處。

湖北十堰鄖西縣

七夕在中國,天河在鄖西。牛郎織女發源地有其歷史淵源,《詩經》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據專家考證“河漢女”即是天河漢水相連的地方,即天河口。從地質學上講,在全國眾多河流中,“天河”惟鄖西獨有,全國無雙。天河沿途留存的歷史遺跡中,“牛郎廟”“娘娘山”“牛郎山”“織女山”“金釵石”已成為當地居民廣為傳頌的關于“牛郎織女”的美麗傳說。

江西新余市

牛郎織女傳說在流傳演繹成型的形成過程中,由天上兩顆星的故事發展為七仙女下凡、神仙與人的凄美愛情故事,新余“毛衣女”故事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新余毛衣女故事讓天界的故事走向人間,走向中國民間,走向普羅大眾,并極大地豐富了牛郎織女故事情節,為牛郎織女故事最終完美成形奠定了基礎。新余作為牛郎織女故事發源地,已成功申報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