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專題 > 正文

環球快看點丨豐澤:立足環灣主中心 打造“海絲名城”核心區

2023-06-13 10:12:28來源:泉州晚報  

作為泉州城市核心區,豐澤區積極融入中心城區規劃建設一體化管理,對標“國內一流、省內領先”標準,重點加快建設50平方公里東海城東核心區,謀劃城建項目176個,總投資428億元,以實績實效扛起做大做強中心城區主力軍擔當。

攻堅難點提效率

圍繞建設“街道可漫步、建筑可閱讀、城市有溫度”的中心城市核心區,加快推動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三期、東海后渚蓮垵及周邊片區等10大片區更新改造和18個項目攻堅掃尾。


(相關資料圖)

征遷凈地加速度。在近年的片區征遷實踐中,總結“先難后易”的經驗,如在南埔山片區,從動遷難度最大但開發效益最好的324國道沿線入手,抽調懂業務、善征遷的精干力量,組建“輕騎兵”下沉一線,入戶走訪宣傳政策,因地制宜綜合施策,推動征遷阻力層層遞減,共征收房屋建筑面積80.8萬平方米、土地1306.7畝。用好征遷經驗,全力推進21個“抓征遷交凈地”項目,完成房屋拆除14.76萬平方米,土地征收263畝。已順利解決5個征遷歷史遺留問題。

妥善安置有溫度。實行先安置后征遷,在南埔山片區先行建設新鋪社區安置房(首個安置房“新埔—狀元閣”已交付使用,可提供住宅26棟、981套),并在華城小區提供拎包入住的“準現房”,既節約后續安置成本,又避免群眾二次搬遷麻煩,極大提速了征遷進度。在后渚蓮垵片區試點實行房票安置,項目首簽日民房簽約率達90.16%,累計發放初始房票161份、授權房票140份,并將在后續啟動征遷的片區推廣,解決群眾“安置難”問題。利用產業園區配套用地,在園區配套用地內統一規劃、集中建設運營宿舍型保租房,謀劃生成泉州數字經濟產業園、泉州知創產業園共計648套、37095平方米的保障性租賃住房。

配套建設保力度。先行建設道路、管網等市政基礎設施,導入教育、公園等優質公共配套,加快將“生地”變為“熟地”,進一步提升土地價值。南埔山片區規劃建設17條道路,毓才街、通源街等主干道已率先建成通車,方便首期征遷安置戶出行和片區施工交通需求。對接引入泉州五中、泉州師院附小2所實力雄厚的市直學校,擬設置教學班84個、提供學位4200個,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在優質硬件的加持下,不到一年時間順利出讓4宗用地,其中A29地塊于近期以熔斷價15.4億元的高價出讓。

破除堵點提品質

通過10個民生領域提標行動,按照“切口小、發力準、效果好”思路,補齊民生短板,擦亮中心城區民生服務品牌,打造“宜業、宜居、宜游、宜養、宜學”工作生活圈。

化零為整拓展。打通78個零散老舊小區實現連片管理,涉及建筑面積136萬平方米、居民2.6萬余戶、住宅樓房237棟。全面開展轄區公共服務設施調查摸底,集約整合鄰里廣場、夾層通道等100多個零散空間,騰挪使用各類閑置場館近2萬平方米,升級建設養老服務設施36家、衛生服務站點52個。

多方聯動聚力。聯動中國銀行、興業銀行等9家金融機構簽訂共建協議,發布下沉服務、資金項目213項;推進“智慧紅點社區”建設,設立205個政務服務自主服務點和便民服務代辦點,實現市場監管等15個部門103項便民服務“就近辦”。

銜接專業補板。以8個城市基層治理示范片區為抓手,探索街區“大物業”管理模式,實現物業管理、環衛保潔、市政管養等一體化運營,有序推進路面、建筑外立面、路燈等基礎設施改造。引進啟航社工、禾康智慧養老等23家第三方機構,運營家政服務站、智慧便民超市等近鄰服務場所,解決購置物品、日常用餐等352件事宜;聯合黎明職業大學共建“社區學院”,累計為5600余名居民提供公益教育服務和職業技能培訓。

緊盯焦點提能級

按照“留改拆提建”模式,盤活現有閑置或低效產業空間,打造數字經濟、建筑服務、中央商務等10個產業社區,促進生產性服務業向高端邁進。

“一批載體”支撐。梳理“三個1萬畝”發展空間,挖掘96個樓宇廠房、105個閑置地塊資源潛力,謀劃和在談半程馬拉松賽事、SM廣場等重點項目43個、預計總投資超700億元。

“一套政策”扶持。出臺數字經濟產業園、增資擴產、海絲基金小鎮等扶持政策,強化對數字經濟、工業園區、金融基金等板塊的招引力度,重點跟進信澤投資、互聯網普惠金融服務中心、海絲豐裕股權投資等在談項目12個,總投資額360億元。

“一張地圖”推介。開發“i豐澤”智慧招商載體查詢平臺,全流程電子化管理招商載體庫,繪制全區產業招商地圖及中央商務區、建筑服務產業園等10大園區招商地圖,按“圖”找項目,沿“鏈”抓招商。(豐宣)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