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研究 > 正文

21汽車|中汽協付炳鋒:預計我國汽車內需消費頂峰在4000萬輛左右

2023-07-07 09:48:30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相關資料圖)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鄭植文實習生彭潮佳上海報道

7月6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在2023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長期來看,中國汽車市場還有很大增長空間,預計內需消費頂峰在4000萬輛左右。從發展結構來看,未來乘用車將是主要增長點,且伴隨我國經濟區域差異的逐漸縮小,市場增量規模將逐步向三四線城市和鄉村市場轉移,經過十幾年的產業培育,千人保有量達到400輛完全可期。

同時,他指出我國新能源汽車增長迅速,進入規模化、全球化發展階段。從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結構來看,東南沿海地區滲透迅速;二線及以下城市的市場份額正在逐年增加,電動化潛力正在被加速釋放;消費特點逐漸形成,一二線城市消費者更傾向于性能優越的較大車型產品,而車型較小、續航里程相對更短的產品在三線以下城市更為普遍;適應性更強的插混車型快速增長。

不過,付炳鋒提到中國汽車產業不斷向上突破,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在產業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難點、短板和挑戰。例如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業鏈短板形成制約。伴隨全球貿易規則受到沖擊,逆全球化趨勢加劇,制造業全球水平分工體系風險逐步顯現,諸如芯片、基礎軟件、關鍵材料等產業鏈發展短板和瓶頸問題加快暴露。

此外,產業轉型下產能過剩及不平衡問題也進一步凸顯。“近年來,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向好、加之國家政策支持,吸引了眾多不同領域的企業和資本紛紛入局,加劇市場競爭,產能利用呈現兩極分化,頭部企業產能不足,邊緣車企、破產清算及倒閉車企的工廠大量封存閑置,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需要在高質量發展中破題。”

他還表示,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與資源保障的矛盾有潛在制約風險,需要未雨綢繆,提早布局。如鋰資源開采、電網末端負荷、原材料等。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