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正文

數字化賦能 大灣區港口從智能化駛向智慧化

2023-07-12 09:56:18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炎炎夏日,位于珠江入海口的廣州南沙港四期碼頭,巨大的橋吊來回往返,從船舶上精準抓取集裝箱,放置到岸邊一輛輛的導引車上,裝箱完畢后導引車有序駛離,整個作業區現場秩序井然。

整個過程中,沒有一名工作人員頂著高溫作業區操作。這已經是新一代智慧港口的日常,人工智能、5G、北斗、無人駕駛等技術應用,讓貨物裝卸、導引車調度、集裝箱堆放等作業工序,實現了智能化、智慧化的運轉。

一年前,南沙港四期開展全流程測試正式投入運行,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首個全新建造的自動化碼頭,也是全球首創“單小車自動化岸橋、無人駕駛水平運輸智能導引車(簡稱IGV)、堆場水平布置側面裝卸、國產軟件系統、港區全自動化”方案的智慧港口。


(資料圖片)

“智能導引車是南沙四期碼頭的一大亮點,其駕駛級別相當于無人駕駛L4級,非常智能。”南沙四期碼頭總經理助理黃炳林介紹,通過衛慣導航定位系統、激光雷達、視覺以及多傳感器融合定位技術的配合應用,智能導引車可自動規劃最優路徑,在碼頭堆場間自由穿梭,精準抵達每一個箱位。

數據顯示,南沙港去年的集裝箱總吞吐量超過1800萬標箱。南沙港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投入運行后,廣州港南沙港區集裝箱年通過能力達到2400萬標準箱,位居全球單一港區前列。

據介紹,目前,廣州港正將上述模式復制應用到南沙港區三期集裝箱碼頭,逐步推動傳統集裝箱碼頭向半自動化、全自動化升級改造。

“5G、北斗等技術在自動化碼頭成功使用,這種經驗是可以復制和推廣到現有的集裝箱碼頭。”廣州港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宋小明說。

據了解,南沙港五期、國際通用碼頭、海鐵聯運碼頭等也在籌建。未來,整個南沙港區的港口通過能力有望達3000多萬標準箱。

廣州市港務局一級調研員陳斯勇說,啟動南沙港區五期集裝箱碼頭工程,要建設4個20萬噸級的集裝箱碼頭泊位,建成以后,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可以全天候進出廣州港。

與南沙港隔江相望的,是深圳前海媽灣港。經過升級改造后,這個開港60余年的港口碼頭,也進入了智能時代。

尹海朋曾經擔任岸橋司機19年,如今正坐在模擬駕駛室內,通過顯示屏進行作業。

“以前每天都要爬到52米的半空中,在很小的駕駛室里作業,總是擔心受怕。” 尹海朋說,以前工作時綁著安全帶,彎著腰,俯瞰著,裝卸一個個集裝箱。而現在智慧港將岸橋司機都“解放”出來了。

“現在的岸橋上的攝像頭,就是我們的眼睛,不僅能幫我們遠程操控,而且整個作業區域也都是無死角。” 尹海朋告訴記者,在智能系統調度下,整個港區都進入了自動化生產模式,操作人員都后置到了后端的辦公室,主要進行安全監控和異常情況處理等工作。

記者了解到,目前,媽灣智慧港共有38臺5G+自動駕駛集裝箱卡車,全部采用“單車無人自動駕駛”操作。安裝在燈塔上的5G基站,實現了港區5G信號全覆蓋,為自動駕駛集裝箱卡車提供通訊保障。

工作人員介紹,每臺無人集裝箱卡車安裝了北斗高精度定位終端。5G網絡將車上的北斗高精度定位信號實時上傳給生產系統,支撐系統對港區卡車進行全場調度,合理規劃最優路徑,大幅提升卡車行駛效率及作業順暢度,進而提升整個碼頭的生產效率。

測算顯示,升級完成后的媽灣智慧港,現場作業人員較以前減少了近80%,綜合作業效率則提升了30%左右,安全隱患減少了約50%。

當前,智慧化、數字化賦能不斷向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小碼頭擴展。

7月8日,廣州港自主研發的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GZTOS)在廣州云浮國際物流港正式上線,這是GZTOS應用于集團內中小型碼頭的第七站,也是廣州港信息化建設、賦能省內港口資源配置的一個最新案例。

有別于傳統集裝箱碼頭操作系統,GZTOS以“軟件即服務”的應用模式,有效提升軟件開發與碼頭的適配效率,針對云浮國際物流港都騎作業區同時涵蓋集裝箱和散(件)雜貨業務的特點,適配開發相應功能模塊,并通過廣州港數據中心,實現與集團各應用系統的生態互通,與智慧廣州港同步擴展。

廣州港集團介紹,目前,GZTOS已涵蓋廣東省內多碼頭、多作業區、多鐵路場站,并支持跨作業區聯動。(周亮)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3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